桐乡市2023年慢性病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
||||||||
|
||||||||
| ||||||||
一、桐乡市基本情况 桐乡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居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中心,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320国道、京杭大运河等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体系发达。全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街道,常住人口106.1万人,户籍人口71.79万人,城镇化率达69.4%。 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财政总收入179.08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4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586元。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9个,较上年增加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较上年增加2个。基本医疗全民参保率99.61%,全年报销次数397.04万人次。 二、桐乡市疾病谱特点 (一)人口分析 桐乡市户籍人口为71.79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28.98%,65岁以上人口占21.63%,与2017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96和4.6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死因分析 2023年桐乡市报告户籍人口死亡个案5805例(其中男性3228例,女性2577例),粗死亡率为810.23/10万,男性死亡率为925.2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01.10/10万。桐乡市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86.27%。 (三)主要慢性病分析 1.糖尿病 2023年桐乡市共报告糖尿病个案4627例,报告发病率645.81/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720.85/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574.59/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各类型糖尿病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28%。 2.冠心病急性事件 2023年桐乡市共报告冠心病急性事件个案461例,报告发病率为64.34/10万,其中男性90.86/10万,女性39.18/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3.脑卒中 2023年桐乡市共报告脑卒中发病个案2992例,报告发病率为417.61/10万,其中男性498.72/10万,女性340.62/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4.恶性肿瘤 2023年报告恶性肿瘤3748例,报告发病率为523.13/10万,男性为518.50/10万,女性为527.52/10万,女性高于男性。全市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排列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肾癌,占所全部恶性肿瘤的82.47%。 三、慢性病危险因素现状 2023年桐乡市开展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在全市11个镇(街道)共抽样调查3308人。 (一)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桐乡市18岁以上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患病率为31.76%,糖尿病患病率为13.43%,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54%,超重率为30.31%,肥胖率为10.01%,中心型肥胖率为29.34%。 (二)居民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吸烟率为19.96%,男性为37.38%,女性为0.89%;二手烟暴露率17.42%,男性为12.67%,女性为22.62%;饮酒率为10.13%,男性为18.29%,女性为1.20%;饮酒人群中有害饮酒率为15.52%,男性为15.19%,女性为21.05%。平均每天油摄入量为37.04g,男性为37.12g,女性为36.94g;平均每天钠盐摄入量为7.93g,男性7.97g,女性为7.88g;平均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15.48g,平均每天红肉摄入量为122.67g。 (三)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2.9%,男性72.5%,女性73.3%,青壮年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高于老年人。单项知晓率80%以上的有12项(占60%),单项知晓率小于70%的有3项(占15%)。知晓率最高的是慢性病危害中的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否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为97%;最低的是癌症防治中的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或吸二手烟,过量饮酒,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职业有害物质暴露、环境污染,不健康饮食与缺乏运动),为59.4%。 四、慢性病防控策略分析 (一)慢性病防控重点人群 1.2023年桐乡市慢性病死亡率占比高达74.45%。桐乡市居民慢性病、感染性和母婴疾病、损伤中毒三大类死亡原因中,慢性病占据第一。恶性肿瘤长期居我市居民死亡第一顺位,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均位于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前列,肝癌、胰腺癌、食管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均高,甲状腺癌虽死亡率低但发病率高。 2.桐乡市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1.76%,知晓率为91.31%;糖尿病患病率为13.43%,知晓率为76.16%。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仍在青壮年人群。 3.吸烟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影响众所周知,桐乡市成年人吸烟率为19.96%,男性吸烟率大于女性,吸烟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青壮年,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为男性青壮年。 4.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调查显示桐乡市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31%,肥胖率为10.01%;全人群中心型肥胖率为29.34%。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体重控制宣教主要人群为青壮年。 (二)优先策略 1.优先干预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病是目前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是造成社区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同时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是我市最常见的慢性病,是我市应优先干预的疾病。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是干预的首要措施;在医疗机构继续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积极开展35岁以上居民体检工作,做好主动筛查,提高高血压早期发现率;建立高血压病人随访制度,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对患者实施规范治疗与系统管理。 (2)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患病率高、危害广泛的特点,但是由于居民的相对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控制率不高,而通过必要的防治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并且见效快,目前是仅次于高血压的最常见的慢性病。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血糖知晓率是干预的首要措施;做好主动筛查,提高糖尿病早期发现率;积极做好糖尿病专科建设,依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等项目做好病例的规范治疗与系统管理。 (3)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对人们生命健康危害极其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又甚为可观,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刻不容缓。首先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其次实施健康促进策略,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尤其是要减少食用腌制品和改善饮用水水质,保证合理膳食营养;引进科学的早期筛查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肿瘤发病学的二级预防。 (4)损伤和中毒。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损伤和中毒监测;加强安全教育,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别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教育,减少青少年意外损伤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咨询活动。 2.优先干预因素 (1)不合理膳食。不合理膳食是导致慢性病的基础,目前在我市主要表现为饮酒、动物源性食品摄入比例较高(与高血压有关)和过量烹饪用油(与冠心病有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人们认识到其危害性,降低食盐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提倡适度饮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吸烟。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应对其进行优先干预,综合防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在现有国家控烟策略基础上,巩固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单位创建成果,扩大控烟、禁烟区域,开展创建无烟单位、家庭活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严禁少年儿童吸烟,预防妇女吸烟,努力降低人群吸烟率。 (3)不良行为运动习惯。提倡适当体力活动,每日6000步有氧运动,提倡规律睡眠。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的一系列活动,配合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居民养成良好行为和运动习惯。 (4)环境危险因素。来源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的污染都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要继续全面推进对市内河流的污染防治工作。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对大气污染企业重点控制,加大对汽车尾气防治的工作力度。 慢性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综合干预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