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案例入选2023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
|
||||||||
|
||||||||
| ||||||||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名单,《桐乡市婚丧宴请“瘦身菜单”减出乡村善治新风尚》成功入选乡村文明善治案例。 桐乡市以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县为抓手,大力推行“一镇一品”婚丧宴请“瘦身菜单”,用“小菜单”撬动“大治理”,让“办酒进礼堂、凡事倡节俭、为人讲奉献”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依托三治融合,定好移风易俗“新规矩” 依托三治融合发源地的优势,发挥“一约两会三团”作用,多元共治助推移风易俗。一是协商议事定好“一村一策”。发挥村民自治优势,组织各村发挥百姓议事会、“桐馨”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群众组织作用,商议制定节俭办酒“一村一策”。二是“三治积分”激发参与热情。依托“三治积分”建立移风易俗评议奖惩机制,由村道德评判团、妇女议事会对婚丧宴席进行评议,统一实施“三治积分”,用加分来减免礼堂租赁费等奖励,并把婚丧宴请铺张浪费的农户纳入扣分名单。三是公益基金助力“帮困共富”。推广建立移风易俗共富基金,引导农户家庭将节俭办酒的部分资金捐赠用于帮扶救济困难家庭或公益事业支出,包括崇学助学、敬老祝寿、拥军优属、扶危救困等。 二、紧盯三类人群,刹住铺张浪费“歪风气” 党员干部、办酒农户和农村主厨带头示范,将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中,形成全员响应、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紧盯党员干部,党建统领率先突破。明确“市、镇、村、组”移风易俗四级联动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出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及村社干部喜宴报告制度,党员干部率先践行婚丧宴请减规模、降规格、短日程,算清“经济账”“人情账”。二是紧盯村民主体,广泛宣传文明新风。实施农村喜宴报备制和移风易俗“月谈会”,讲解婚丧宴请节俭操办流程。深入实施“新风拂心移风易俗深化行动”,放大新闻媒体“社会”音量,媒体专项报道移风易俗先进典型150余篇次,曝光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31期。发挥文化专管员、民间艺人等“草根”作用,创作《移风易俗 共富有我》《喜事新办》等原创文艺作品20余项,举办文艺巡演100余场。三是紧盯农村主厨,全面履行节俭责任。重点加强乡厨行业管理,加强对喜宴的规格定位、食材采购监管,引导订制移风易俗新菜单,推出个性菜单,取消澳洲龙虾、东星斑等高档海鲜,控制宴请食材开支。 三、打造三大场景,培育乡村文明“活样板” 以精品化项目活动培育节约文化,在宴席餐桌、文化礼堂、婚庆礼仪等载体上打造标准化、精品化场景。一是打造“简约餐桌”热闹场景,减轻农民负担。婚丧宴请每桌遵循“定员、降标、减菜、控量、弃烟”的标准,改变婚宴伴手礼“十大件”的铺张,限定烟、糕、饼、糖等“四小件”。二是打造“家宴礼堂”数字场景,深化乡村善治。充分发挥数字治理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家宴进礼堂”数字化平台,推进家宴一键预约;构建评价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23项指标,创新推出嘉兴首个共同富裕移风易俗指数,打造移风易俗指数雷达图,实现移风易俗“一图全观”。三是打造“婚事新办”多元场景,大兴文明之风。筑牢乡村文化礼堂精品阵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出一批简朴、时尚、受群众欢迎的婚庆礼仪服务项目。推进乡村“彩礼减负”,提倡有条件的村对符合“零彩礼”、低彩礼条件的家庭提供公益婚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