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扎根乡村32年,甘当基层健康“守门人”
桐乡这个“建兴”,村民都点赞
发布时间: 2024-04-12  08:26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在桐乡市乌镇镇西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52岁的乡村医生沈建兴,不仅是该服务站的站长,也是扎根乡村32年的基层健康“守门人”。

村民口中的“建兴”

“村民和我都很熟,年纪大点的喊我名字‘建兴’,年轻的会叫我‘阿哥’。”在同事和患者眼里,村医“建兴”不仅有拿得出手的“硬本领”,还是一个“热心肠”,而且脾气好。

“建兴,帮我量一下血压看”“阿哥,这两天喉咙痛得来”……前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不少人出现了感冒、咳嗽、咽痛等症状,一大早,西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不时有患者进出就诊,沈建兴一直忙前忙后,量血压、测体温、查体、配药,开展健康指导等。

“建兴人很好,是个热心肠,村里人都很相信他。”村民陈松培告诉记者,他和沈建兴从小一起长大,自己和家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肯定第一时间找沈建兴问一问,“哪怕要去上级医院看,他也会帮忙转诊,或者给些建议,能让我们宽心不少。”

送八旬老人去上级医院就诊

说起热心肠,沈建兴在西浜村是出了名的。有一次,80多岁的村民李田娥(化名)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破了一个大口子,来到卫生服务站找沈建兴。

沈建兴检查后发现,李田娥的伤口有些严重,不仅需要缝合处理,还可能需要进行拍片等其他检查,必须前往上级医院处理。但李田娥年纪大了,一个人去不了,当时她家人又在上班,沈建兴看情况紧急,将患者伤口进行简单消毒、止血之后,连忙跟同事交班,开车将老人送到了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在医院里,沈建兴陪着老人挂号、看病,又帮忙垫付医药费,就诊结束后还将老人送回了家。

隔天,李田娥的家人来还医药费,还拎着家里的一只土鸡对沈建兴表示感谢,沈建兴拒绝了:“土鸡就不收了,给老太太吃吧,补补身子!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帮个忙没什么的。”

为卧床村民上门服务

去年,50多岁的村民沈松坤(化名)骑电动车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进行了开放性手术,术后不仅需要卧床休养,还要定期消毒、换药。“每周都要换药,走路又不方便,这可怎么办?”一个电话,沈建兴就背上药箱为沈松坤上门换药。

清创、消毒、换药、包扎、固定,沈建兴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系列换药流程。“不能一直躺着,不然会瘫掉的。”随后,他还指导沈松坤开展相关康复训练,并提醒他生活和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此后,每周沈建兴都会雷打不动上门为沈松坤换药,一直到他康复下地。

深受村民信赖的镇人大代表

村里有腿脚不便的老人出现头痛脑热、拉肚子等不适时,只要患者家属一个电话,沈建兴总会拿上就诊工具和相关药物,上门为患者就诊,并尽量一次性为他们配好药物。“一般药费我先垫付,他们路过或者方便时,会来还我的。”沈建兴总是千方百计为村民考虑,尽量省去他们的麻烦。

除了在诊疗上方便村民,沈建兴在其他方面也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很多老人家遇到困难都会找他帮忙。”和沈建兴共事的服务站医师郁浩说,有些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遇到缴纳合作医疗保险,或者手机话费充值等,就会找沈建兴帮忙。

因为“热心肠”,深受村民信赖的沈建兴,还在2022年被选举为乌镇镇人大代表。

24小时待命,30多年日夜守护

沈建兴的从医之路,还要从1991年算起。当时,西浜村需要一名医生,高中毕业的沈建兴对行医治病感兴趣,加上年轻、领悟力强,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在当时的乌镇卫生院学习培训半年后,沈建兴来到村里的卫生保健站正式上岗,跟着当时站里的另一位老医生朱新芬边学边干。

此后,沈建兴穿上白大褂,开始了“放下药箱能种地,风里来雨里去,看病认真又仔细,全心全意为集体”的乡村医生生涯。

当时的乡村医生是不折不扣的全科大夫,还是村里的急诊医生。那时候的西浜村几乎都是泥路,因为交通不便,村民生病一般都找村医,小到感冒发烧、拉肚子,大到毒疮、扭伤、生孩子。村医也需要24小时待命,只要有村民上门喊,无论白天黑夜,都要立马背上药箱赶去。

医共体建设,推动基层诊疗再升级

“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保健站只有20多平方米,可用的设施设备也屈指可数。”沈建兴回忆。之后的30多年,沈建兴的工作环境逐渐改善,不仅面积扩大,而且使用的医疗工具和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尤其是自2017年9月桐乡成为浙江省首批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没有”问题已得到解决,正在向着“好不好”转型提升。

“之前我来抽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两天后就拿到了化验报告。”50多岁的村民陈阿英(化名)告诉记者,这项检查原本要跑到上级医院才能做,现在只要来村卫生服务站抽血,村里就会帮忙上送检验。

据了解,该服务属于我市医共体建设,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形式的落实体现,不仅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多项检查,还能根据百姓的需求,从上级医院调配所需的药物、诊疗服务等。

“另外,双向转诊服务也得到不少村民的点赞。”沈建兴介绍,有些疾病需要转往上级医院,他们会代为联络,做好指引协调,实现快速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