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老匠人,开辟新赛道
以匠心传承老手艺,用直播发扬老手艺
|
||||||||
|
||||||||
| ||||||||
张焕宝的藤编工艺品。 张焕宝在直播。 藤椅俏销。 转眼入夏,各种纳凉好物开始登场。“桐乡产”的椅子,表现抢眼。 这种椅子的材料是藤条。二三十年来,藤椅在桐乡及周边地区名气不小,但也局限于此。 最近,老藤椅在网上“走红”,粉丝范围扩展至广州、珠海、西双版纳、天津等全国各地。 给老藤椅增开“外挂”的那个人,叫张焕宝,是桐乡市常青藤藤艺馆的主人。 “早上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藤编艺术直播间。”清晨6时,哪怕晨练的人也才刚出门,张焕宝却精神抖擞,早早地在藤艺馆内开始直播了。 人家主播全程卖货,可做了33年藤编匠人的张焕宝,开场习惯于先从藤编技艺讲起,讲到尽兴处,顺势拿起藤条演示一番,再说说藤编家具保养,产品介绍似乎只是穿插其中的点缀。 和线上直播常见的“惊喜价”操作不同,张焕宝始终坚定地强调一点:线上线下同价。甚至没有“3、2、1,上链接”。 直播时间,也是不走寻常路。早6晚6,各1个小时,妥妥的都不在直播高峰期。 如此随性的直播模式,真的会有人关注吗?还别说,关注的人真不少。开播不到1个月,日均“涨粉”1000人。张焕宝的这些不寻常之处,反倒成了吸引粉丝的关键。 都说欣赏,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张焕宝做直播,恰好反过来。 最初吸引大家的,是他对藤编的专注。他选用的藤,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既可以做家具,也可以做艺术作品,像直播间里的大件艺术品《较量》:一条龙和一只鹰,都由藤编制而成,栩栩如生。仅龙身上的鳞片,就多达1万多片,整个作品花费长达1年多时间。 身为藤编非遗传承人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焕宝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有意思的是,这些“宝贝疙瘩”轮流到直播间里“做客”,成为直播讲解的一部分。 虽没有直播经验,但真诚永远是“必杀技”。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反而更打动人。首日直播时,张焕宝推出了唯一的一次优惠,有位粉丝询价后没买。但连看3天直播且没有优惠的情况下,这位粉丝却果断下单。 很多人都是“误入”后听着有趣,也并非想买点什么。张焕宝也不着急:“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讲,毕竟自己是藤编非遗传承人,一直想把藤编推广出去。” 听着听着,甚至有粉丝开始联系张焕宝定制工艺品。一位上海客户,刷到他的直播后,直接给他发来了一张7米长龙舟的图纸,请他做成藤工艺品。 说是直播间,实则是在张焕宝600平方米的藤艺馆里,找了一块还算合适的地方。主播就他自己,助播不固定,有时是他的小叔,有时是他的妻子,有时甚至没有助播。由于3个人都是零基础,链接有时会上错,主播开始也有些“卡顿”,总之就是手忙脚乱。 但老匠人怎么会轻易认输呢?没有经验,就一场场做直播积累。讲得不顺溜,就拿个小本子把想说的话记下来,每天看一看。 张焕宝总说,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传统的藤家具已经没有那么受欢迎了。但说归说,做还是一丝不苟,像极了他手里的那根藤条,自带坚韧不拔的精神。 别看小小一把藤椅,工序却极复杂。需要经过选料、段料、整形、固定框架、穿藤等环节。转弯处用火烤定型,细节地方都由手工编织而成,制作周期长。用的水性油漆喷涂,一天只能上一遍漆。藤条本身带刺,制作时要反复打磨5次。来来回回要五六天,真正的慢工出细活。 除了藤椅,还有藤床、藤沙发、藤桌……“自己设计生产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有一点磕碰。”张焕宝17岁就开始学做藤编,始终有一种情怀。 也因此,从张焕宝手里卖出去的藤编家具,都带有一份保修的承诺,“我的厂开多久,我就保修多久。这句话,我从开厂以来就一直在说,已经兑现了21年了。这种情感,跟金钱无关。” 就是这种“傻傻的”实诚,渐渐打响了“常青藤”的名气。 这些年,张焕宝也曾做过很多新的探索。比如,在原材料上改用密度更高、价格更贵的印尼玛瑙藤,创新设计了以休闲椅、沙发、餐桌椅、床、书柜等为主的几十种藤编家具。他还从做传统的藤编家具,到做藤编艺术创作;从开办工厂,到打造以自主品牌命名的藤艺馆…… 但手艺人做网络主播,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角色转变,“说实话,作为传统匠人,平时在车间里干活,哪怕是拍个视频,我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现如今,赶上直播潮的张焕宝,将钻研手艺的劲用上来,直播同样也是一把好手。直播之外,创作之路还在继续。他跟粉丝透露,在福州参展的新作品即将回来,到时将跟大家“见面”。 一根藤的魅力,在张焕宝这位老艺人的新天地里,得到无限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