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7338351799/2024-130704 | 发布机构: | 经信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4-05-13 |
组配分类: |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 文件编号: | 桐制高办〔2024〕1号 |
桐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桐乡市企业技术改造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
||||||||
|
||||||||
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江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嘉兴市推进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我办制定了《桐乡市企业技术改造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桐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桐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代章) 2024年5月13日 桐乡市企业技术改造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是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供给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江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嘉兴市推进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持续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引导全市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高端化延伸、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稳步推进,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供给体系和供给质量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 (一)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投资。组织实施设备更新“投资双百工程”,全力推进省级重大制造业项目和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55%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万元/人·年。 (二)推动重点用能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开展行业对标行动,推动企业深入挖掘绿色化设备更新潜力。重点围绕能源梯级利用、中水回用、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推动实施一批节能节水降碳效果明显、在行业内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引领行业全面深化绿色化改造,更新绿色生产设备。到2027年,创建市级绿色工厂50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以上,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市级以上绿色工厂创建率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重点(细分)行业数字化设备更新,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围绕全流程、全业务链、全价值链,分行业、分层级、分类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应用、设备更新。到2027年,培育省级“未来工厂”3家以上,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以上,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65个以上,开展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30家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1600台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设备更新项目审批机制迭代工程。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优化设备更新项目审批程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探索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和不涉及“两高”的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简化审批流程。聚焦投资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沟通环节多等问题,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方式,持续推进项目审批“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 (二)实施设备更新投资“双百”工程。面向前沿材料、时尚针织、智能汽车、冠军企业、高端装备、智能计算、智能安防、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集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实施产品升级改造,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每年组织实施150个左右技术改造项目,拉动制造业投资150亿元以上,牢牢把住全市技术改造投资的基本盘。 (三)实施企业“两化”改造设备更新工程。鼓励制造业企业生产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和设备联网,多措并举加速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落地生根。建立国家、省、市绿色制造梯级培育机制,建立加大培育本土服务商,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诊断,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到2027年,全市组织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690项以上、完成投资205亿元以上,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200项以上,节约用能16万吨标煤以上,扶持发展本土服务商40家以上。 (四)实施产业集聚设备更新发展工程。探索传统产业开展跨域整合和域内整合,腾退低效用地,为我市雄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壮腰工程培育等企业扩产增能、设备更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鼓励企业扩容提质、推动“机器上楼”,打造“工业上楼”智造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改造提升的宗地改造后企业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以上,容积率达到2.0以上。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容积率宜高则高。 (五)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设备更新提升工程。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质效和安全水平,依托产业链“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提升数字化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纺织服装行业延链补链,出台《桐乡市时尚针织行业设备更新专项政策》,加大细分产业设备更新力度。对于一些“两高”项目,在不新增排污和能耗前提条件下,进行技术改造和迭代升级。到2027年,力争每年新增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个及以上,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2个及以上。 (六)实施设备更新金融普惠工程。引导信贷资源重点投向设备更新领域,推进“融资、融物、融服务”工业智造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设备更新、产线改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探索设备更新贴息政策,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贴息。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设备更新专项贷款产品,探索设备抵押、金融按揭等设备更新专项金融方案,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企业抱团设备采购,降低购置成本。探索废旧设备回收政策,加强设备回收报废监管,建立报废设备回收处理中心,实现原设备迭代升级或拆解再利用。 三、政策支持 (一)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投资。鼓励企业提质升级,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于生产性设备投资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项目,针对项目产业、类别、智能化程度等,予以设备投资4%-25%的奖励,最高给予限额1500万元奖励。 (二)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时尚针织企业软件投入20万元以上的产业数字化项目,根据投入金额等,给予项目软件投入25%-50%的奖励。对新列入国家级智能制造类(示范)工厂(项目)、 新认定的省级未来工厂示范企业等最高给予限额150万元奖励。 (三)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体系建设,对新认定的各级绿色制造项目(工厂、园区、供应链等),企业(园区)最高给予限额15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最高给予限额5万元的奖励。 (四)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推广。对首台(套)等各类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强化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对新引进(设立)或认定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基地,最高给予限额100万元奖励。 (五)支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要素向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倾斜,实行全市资源统筹保障。在不影响能耗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对单位能耗达到行业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利用新增和腾出的用能空间给予保障。 (六)支持产业协同制造。聚焦产业协同制造,加快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对新增的产业链上下游设备更新合作予以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实施“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立特重大项目专班,由市领导挂帅,领衔推进,实行工业项目周一推进日制度和四色机制。建立工业重大项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项目清单,积极落实项目“清单化、节点化、制度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前评估机制作用,针对反映较多的要素紧缺、能耗制约等关键节点,展开专项攻坚破解行动。 (二)政策资金保障。根据《关于印发桐乡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桐政办发〔2023〕32号)文件精神,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制定了《桐乡市制造业项目生产性投资奖励细则》等10个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工信资金(包含国家、省、市、县)支持企业进行生产性投入、设备更新等。 (三)要素资源保障。通过整治清退、改造提升、搬迁技改三种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模式,腾退低效企业及产能,鼓励利用自有建设用地提升容积率实施改扩建向空间要地,鼓励优质但不符合区域内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易地搬迁技改。加强金融要素保障,聚焦腾退更新,加快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四)服务引导保障。利用“VIP组团服务”“信服三早”等服务团队,深入项目服务和对接推进。针对重大项目,成立项目专班,严格落实周报告、月调度、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调度会,关注问题项目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协调推进问题解决,同时实行清单化管理,逐项对账销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