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春风照相馆记录光阴40年
发布时间: 2024-07-18  08:34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范福明近照。

范福明在拍摄(右一)。

春风照相馆一角。

范福明的装备。

照相馆的老机器。记者 孙一聪/摄

在桐乡,“春风照相馆”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在崇福、桐乡市区两地“开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春风照相馆承载了无数人青春岁月的美好,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历程。

“老”照相馆

春风照相馆,在桐乡一共有两家。一家在崇福镇区,一家在桐乡市区的时代广场。而它起家,则是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骑塘集镇。

照相馆老板名叫范福明,今年64岁。附近的乡邻亲切地喊他“范师傅”,国字脸,一头白发,一对标志性的白眉,颇有点武侠小说里宗师的范儿。

范福明与摄影结缘,还要从40年前说起。那时,他刚刚退伍回来在绸厂工作。有一次,厂里组织旅游,爱好摄影的范福明便借机买了一台相机。“那时一个月工资才100元钱,几乎全花在上面了。”

为了补贴家用,上班之余,范福明几乎每天中午都会背着他买的那台相机,骑着自行车去周边的村庄给人拍照,一张照片1.5元,晚上再回到骑塘家里洗照片,第二天中午再一边拍照一边送照片。

“就跟修电器的一样,一路喊过去,有需要就拍。”范福明解释道。

坚持一段时间后,范福明觉得这是一门很好的营生,再加上自己本身对摄影的喜爱,于是,在1985年下半年,他在崇福中山公园朝西门处(现社会停车场)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春风”。

风光无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初,是照相馆发展的黄金年代。范福明的春风照相馆,可谓风光无限。

“那个时候,桐乡学生的毕业照几乎都是在我这里拍的,还有证件照、生活照、艺术照、全家福……每天客户都要排队拍照、取照,等到了晚上,我们就一直忙冲洗,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范福明回忆道,那时店里的生意,真的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除了拍照片,范福明店里也出租照相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五一”劳动节,他单胶卷就卖掉了100多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崇福镇区,照相馆几乎遍地开花,光中山公园附近就有五六家,为何只有范福明的春风照相馆“脱颖而出”,坚持至今呢?舍得投入,是其中一个原因。

“当时,人均月工资还不到1000元,他就贷款78万从日本买了一台印照片的机器。”妻子徐金花每每说起范福明的“大手笔”总忍不住吐槽,当时要是拿这钱买了房子,现在都不用开店了。

因为设备齐全,印照片效率高、质量好,春风照相馆在老百姓心目中,逐渐成为拍照的不二之选,自此也开始打响了名号。

2004年,范福明又在桐乡市区的时代广场开了一家分店,崇福的店便交给妻子徐金花打理。

帮人留存回忆

为了配合第二代身份证的特定证件照的拍摄工作,范福明几乎跑遍了崇福、洲泉、骑塘等地,为村民们拍摄身份证。

“那时一天要拍上千人,连续拍了四五年。”范福明回忆道,“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桐乡人在我这里都有照片。”他边说边打开了文件夹,“你看,这是当时城郊村村民的身份证照片。”

这是范福明的习惯,只要是在他店里拍摄过的照片,他都会归类保存好。

也正因此,以前村里有老人过世,都会来找范福明要老人身份证的照片。“很多老人一辈子可能就只拍过这一张照片。”范福明觉得,保存好这些照片,也是帮老人留存一些记忆。

于赚钱之外,范福明觉得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自1985年开门营业,春风照相馆如今已走过近40个年头。

范福明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接管了父亲开在市区的照相馆,范福明便回到了崇福。“现在生意远远不如以前了。”在范福明印象里,2010年前后,店里的生意便开始走下坡路。即使设备不断更新,但依然回不到“全盛”时期。

这是时代的选择,说起这个,范福明倒也很是坦然,“做了这么多年了,坚持着做下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