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防溺水,这场应急培训干货多
|
||||||||
|
||||||||
| ||||||||
应急培训现场。 夏天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为进一步提升民辅警处置溺水事件的救援能力,7月17日,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特训学堂”防溺水救生应急培训,40余名民辅警参加。 “前方有人落水,首先我们可使用抛绳包,抛绳包有3个抛投方法,分别是上抛、侧抛、下抛……”下午2时半,在培训现场,桐乡市红十字雄鹰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姜海义正结合实际救援案例,详细讲解如何正确穿戴急流救生衣以及救生圈、抛绳包的抛投方法、入水方式等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现场还模拟了一场“溺水”救援训练,通过“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大家亲身体验了“溺水”救援的全过程,熟练掌握活饵救援和抛绳救援等救援方式。 “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去救别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姜海义强调,相对于陆地救援,水域救援存在多种不确定性,所以必须提升救援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民辅警还要加强日常训练,锻炼应急救援技能。 “今天学到的技能很实用,以后如果遇到群众溺水的紧急情况,我们能学以致用。”巡特警大队攻坚分队分队长张灵栋说。 此次应急培训,还进行了无人机、遥控智能救生圈等设备的演练。 “救命,救命……”接到人员不慎落水的指令后,巡特警大队队员分工合作,一人跳入水中后,其余人员抛出水上救援绳。这时,另一组队员操控遥控智能救生圈,往“溺水者”方向行进。而在遥控智能救生圈赶到前,挂载着救生圈的无人机悬停在“溺水者”水域上空,队员在按下抛投键后,救生圈便精准投放至落水人员附近,“溺水者”得到救援。 “抛绳救援等救援方式,相对来说有效距离会偏短,通过无人机挂载救生圈、救生衣等装备,能充分发挥这些装备快、准的优势,第一时间救起落水人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钱斌峰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