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管好老年人的“一顿饭”,丰富“桐享康养”新内涵
桐乡的“新式食堂”,真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8:26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上午10时,还不到饭点时间,位于梧桐街道北门大街的一家食堂里,却早已挤满了人。

“9点半营业,9点就有人在门口等着了!”负责人沈振华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家食堂的火爆。

走进一看,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一排明档窗口前,挑选菜品的顾客拿着橘色餐盘,有序排起长队。琳琅满目的菜品,散发出阵阵香气。数了数,菜品有近30个,荤素各占一半。

“每天都有三四百人来这里吃饭,有人直接在这儿吃,也有自带餐盒来打包的。”沈振华边介绍,手上收银的动作却因为后头的长队半点不能停,“这里价格很实惠,一荤一素10元,80周岁以上老人只要5元。”

这家食堂生意为何这么好?与顾客群体密不可分。

如今,个性化点单的外卖服务流行,年轻人吃饭越来越便利。但在老年人就餐领域,却遇上了难题——家中子女大多在外上班,中午老人独自做饭不大方便,且还有安全隐患。若点外卖,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并不熟练,若是出门吃,又舍不得花太多钱。

而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这样的问题成了亟需解决的痛点。在对桐乡居家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调查中,76.3%的被调查者表示,最需要的养老服务是“一日三餐有人做饭或送餐上门”。

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吃饭问题?2022年开始,桐乡以“新式食堂”为改革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综合型惠老助餐服务体系。一批专为老年人打造的老年食堂应运而生,北门大街这家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71岁的罗爷爷是这里的常客。“这儿的菜丰富又清通,价格也便宜,每顿吃得都很满足。”和罗爷爷一样,很多做饭难、吃饭难的老人,都选择来这里解决吃饭问题。

这样的“新式食堂”,正在桐乡大地上多点开花。如今,村里的老人也享受到了同样高品质的服务。石门镇墅丰村投入150万元,在文化礼堂旁打造了老年食堂,每天都有三五十名老人来这里用餐。更“时髦”的是,老人还能用积攒的“三治积分”兑换午饭。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食堂交由第三方餐饮公司经营,上岗员工均持有健康证、厨师证等证件,每周的菜谱也会根据老年人的喜好以及时令进行调整。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11个镇(街道)共建有老年食堂13家,日均助餐服务量超5000人次。接下来,还计划新增社区食堂4家、老年助餐点37个,今年全市惠老助餐工作预计惠及老人超160万人次。

管好“一顿饭”,是破解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堵点和难点的应有之举,也是桐乡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中坚持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聚焦老年人生活所需,桐乡的“微改革”举措不断涌现——

桐乡的“网红小巴”踏板很低,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格外友好,线路也精心设置,便利老年人出行;振东社区附近多老旧小区,便创新开设共富咖啡吧,工作人员经过培训,服务态度温柔耐心,为老年人提供一处新潮的活动空间,每卖出一杯咖啡,还会向共富基金捐赠一元钱,共富基金又将补贴到老年食堂等民生实事项目;凤鸣社区康居苑小区内老年居民数量众多,小区专门腾出100余平方米的物业用房改造成养老驿站,由专门社会组织运营,内部还设置了影音区、棋牌区等,老人们能在这里消遣一整天……

一项项贴心改革举措,让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15分钟养老服务圈”也更加完善。接下来,桐乡将继续深耕民生养老领域,探索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丰富“桐享康养”新内涵,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