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42HL/2024-132490 | 发布机构: | 财政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4-07-02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2024年桐乡市财政国资工作要点
|
||||||||
|
||||||||
2024年全市财政国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同步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全力拓宽“三个一号工程”基本路径,深化开展“招商突破年、变革创新年、环境提升年”活动,为在“勇担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征程中加快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贡献财政国资力量。 一、鼓足发展“劲头”,和衷共济稳经济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方面,要加强资源统筹,组合使用各项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并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同联动。一是逐项深化“一号工程”。聚发展,支持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继续开展数据资产评估、流通和交易等试点,探索搭建“城市数据资产流通平台”。聚改革,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拓展“浙里办票”“浙里捐赠”“浙里基财”等增值化改革应用场景。聚开放,支持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发展,推动落实长三角、融杭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二是超前谋划政策举措。承接好省市级“8+4”政策,结合我市“4+8+X”政策体系,加强现有政策评估,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全面缩减、无效政策果断取消”原则,对政策进行归并整合、优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满意度。三是集成项目要素资源。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做好项目储备谋划。紧抓政策窗口期,推动资源要素匹配项目,确保尽快形成实物量和投资拉动力。围绕“1+4+N”基金架构,逐步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依托产投模式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提升产投回报收益。 二、争当共富“排头”,全力以赴惠民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加快打造更多共富改革标志性成果。一是“深耕”体制机制。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统筹兼顾,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实施新一轮财政体制,用好税收、转移支付、非税等工具,健全分配制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基层下沉倾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民生共性难题、重点命题,研判考量、谋划解决,做好促富型财税政策机制研究。二是“连根”民心民生。落实落细卫生健康、就业创业、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各领域民生政策,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优化阶段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文化、体育、文化遗产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扎根”三农沃土。纵深推进百万家庭奔富行动,抓好共富“小切口”,总结提炼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经验。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探索实施财政支持“大三农”政策体系变革重塑,构建涵盖稳产保供、农业“双强”等多个领域的“8+1”政策体系,实现政策资金一个口子、一本大账,提升财政支农效益。 三、紧握管理“拳头”,扩围深化提质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方面,要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一是稳住收入“盘子”。加强四本预算统筹,联合税务、资规等部门深挖收入潜力,通过培育夯实优质税源、稳定土地出让收入等方式,以全年为周期把握组织收入节奏,做好月度、季度及半年形势研判,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平稳增长。二是过好勤俭“日子”。坚决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把严把紧预算编制关口,强化“零基预算”理念,严控一般性支出。在财政紧平衡的情况下,全面清理单位往来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控工程项目,科学、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控制标准体系,把牢立项可研审核关口,从源头控制建设成本。三是走对绩效“路子”。 四、再掀改革“势头”,攻关破难强引擎 全面落实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行动,要改清发展思路、改明产业方向、改强发展动能、改活运行机制,当好服务保障主力军。一是聚力推进平台转型。深化国资平台战略性重组,优化整合镇街国有平台,围绕主责主业,完善产业平台整合方案,推动国资平台向产业类平台转型。二是着力突出“管资本”。优化构建国资-国投-子公司的三级授权经营结构,探索制定分级授权清单。完善层级管控标准,加强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在充分竞争领域,实施对金瑞食品、智慧水务、高性能膜等公司的混改试点。三是合力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国资经营模式,通过逐步装入交通水利及镇(街道)的绿化资产、探索实施屋顶太阳能和充电桩特许经营、开展公共数据资产入表等新途径,做大做强国有资产。四是蓄力打造数字国资。加大国投数字化平台2.0推广应用,深入开发国资国企运营监管数据平台,推动实现各业务板块数据化治理“应覆盖尽覆盖”,提升国资监管水平。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来提升企业预算管控水平,并适时向子公司扩面。五是大力健全经营机制。完善综合考核体系,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健全业绩导向的市场化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竞争类企业探索开展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改革试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稳妥推进集团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人才支撑,部署优化部门下属国企人员管理。 五、紧盯风险“苗头”,筑牢防线稳运行 财政管理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内功”,既涉及财政自身全过程各方面,又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一是筑财会监管“防线”。实施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加强对惠企兑付、三公经费、预算执行、财经纪律等关注度较高领域方面的监管,以“小切口”引领“大转变”,强化监督有效制约。加强与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形式的有机贯通与协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监督”格局。二是守债务风险“底线”。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化债政策,拓宽化债路径渠道,以“真金白银”切实加快化债进度。全面动态掌握国企债务变动情况,加强国企债务融资监管。三是拉运行管理“红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积极筹措社保风险金,加强征缴管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基金支出;做大社保风险准备金“蓄水池”,妥善做好保值增值,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六、高扬党建“龙头”,凝心铸魂固根基 财政国资掌管着政府“钱袋子”“账本子”,使命重大,各位干部需自觉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使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一是上好“铸魂”必修课。始终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宣讲宣传,强化干部政治自觉。深化“党建引领、业务协同”机制,以党建、财政业务深度融合助力中心工作。二是建好“练兵”比武场。优化完善综合考评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深化青年干部培养,积极打造“桐财.实学”财政青年理论学习品牌,展现财政国资青年干部良好精神风貌。三是打好“正风”持久战。依托财政国资的多个党建阵地,创新党建内容、形式及载体,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持续擦亮“清廉财政” “清廉国企”底色。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专题教育,以案促教、以案促治,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观念入脑入心,打造一支“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守底线”的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