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70号提案的答复 | |||||
|
|||||
李新祥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训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实施民生实事之“帮扶就业”项目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三支队伍”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为此,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桐乡市产业发展“1+3+1+X”总体布局,聚焦智能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努力构建服务全产业链、面向全体劳动者、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技能培育体系,“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技能创富体系,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技能生态体系,全面打造“桐育工匠”技能人才培育品牌,为加快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桐育工匠”民生实事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2022年-2023年,“桐育工匠”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桐乡市民生实事,我们对照各项指标任务,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两年来,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万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3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9万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4800万元,涉及企业职工等各类群体共32876人。具体做法: 1.强化领导,两级联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年初召开“桐育工匠”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会,将全年目标细化分解至各部门和镇(街道),建立技能培训认定工作“责任链”和“工作链”,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表,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2.强化合作,部门联动。2022年,统筹培训资源,加强与经信、教育、工青妇等部门合作,面向重点人群开展育婴员、电子商务技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就业技能培训。全年开展项目制培训人数2741人,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2667人。2023年,在民政、残联、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邮管局等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对我市退役军人、残疾人、快递员、养老护理员、妇女等特殊群体开展项目制培训。全年开展项目制培训人数978人,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921人。 3.强化指导,政企联动。畅通与培训机构、自主认定企业两大培训实施主体之间的交流渠道,协助企业、机构在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平台开设账号,指导企业、机构进行系统操作,联合辖区人社所参与企业、机构培训过程管理上下课打卡。2022年-2023年,企业、机构在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平台备案993个班。 4.创新培养,营造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社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一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22-2023年,共举办养老护理员、电工等职业技能竞赛17场,坚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引领广大劳动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之路。二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浙江工匠、嘉兴工匠培育激励政策,2023年为获评的“浙江工匠”、“嘉兴良匠”、“浙江青年工匠”、“嘉兴青年工匠”共发放支持经费223.6万元。三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能传承、技艺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22年入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入选嘉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2023年评选桐乡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8个。 (二)困难人员帮扶情况 1.精准摸排帮扶对象。通过数据比对、联系核实等方式,摸清登记失业人员、低保家庭、持证残疾人等各类就业援助对象底数,建立援助对象帮扶台账,做到基本情况清、技能水平清、求职意愿清。 2.制定特色帮扶计划。根据援助对象特点,围绕援助对象不同需求,精准施策。对就业意愿不足的,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提供至少三次职业介绍,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技能单一、身体残疾等特殊困难人员制订“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实施差异化帮扶措施。 3.组织多样帮扶活动。广泛收集一批就业岗位,筛选归集适合援助对象的岗位,通过市镇两级岗位推送、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集中为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同时,用好用足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保障水平。2023年,向我市困难就业人员共发放补贴2593.23万元。 (三)产教融合建设情况 桐乡市产才融合学院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交融、人才量保障”三个重点有序开展工作: 1.外出考察,活动交流。学院组织赴昆山市人力资源公司、海宁、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走访参观、座谈交流政校企合作模式,学习先进人才招引培育经验。学院组织“高校桐乡行-2023年桐乡市产才融合校企对接活动”,邀请8家省内外高校相关负责人赴桐与10家企业面对面交流学生实习就业合作模式。 2.校企对接,供需掌握。学院先后赴吉林、云南昆明、江西南昌、九江、浙江金华等地与吉林化工、东北电力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并带企入校宣讲招聘,初步搭建起政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摸索产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人才招引培育的新模式。 学院成立以来线下走访了桐昆、华友、合众、鑫可、嘉名、双环、爵派尔、希乐、沃棆特、中泽精密、永发电子、泰爱斯等桐乡本土企业,实地了解倾听企业需求,线上通过电话沟通、发布问卷等形式实时掌握企业用工情况,为企业推荐相匹配的高校资源,带企业招引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3.开班培训,效果初现。学院于2023年12月3日举办首期产才融合学院学生培训,共有93名学生分别来自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旅游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等高校,培训主要了解桐乡、职场转变、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及岗位技能等培训。岗位主要在濮院旅游的旅游及景区管理,浙江宇视科技的生产线装调、双环动力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员等。同时为首批认定为桐乡市产才融合型见习基地的桐昆集团、巨石集团、振石控股集团等13家企业进行授牌,与宇视科技、双环传动、朝晖过滤、濮院旅游等企业达成深入合作意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规范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1.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根据上级补贴资金管理要求,参考周边县市政策,并结合本市培训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市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每年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评估,对补贴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建立培训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结合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补贴标准。 2.确保专业可靠的培训质量。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管,通过常态化抽查和年度总结性检查等手段,采取资料审核和实地查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机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向等符合政策要求和现行职业标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审查,重点把握备案、签到、结业、取证等环节,要求培训过程通过保存纸质档案、影像资料进行“留痕”。 3.聚焦发展所需的数字技能。加强与经信、大数据办等部门合作,围绕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引导企业加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数字头部企业生态、技术优势,集中开展数字新技术和网络数据安全技术培训。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数字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广泛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竞赛,优化数字技能人才发展生态。 4.谋划实施“技能生态圈”建设项目。为满足我市智能汽车产业需求,服务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我们将全力打造技能型工业社区,建设智能汽车技能生态圈,实现圈内企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技能创富体系。今年拟建成技能型工业社区2个,圈内技能创富型企业2家,新增智能汽车产业链技能人才不少于500人。同时,根据《省域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建设标准》,我们对全市规上企业进行排摸,确定技能创富型企业潜在对象20家。 (二)加强建设,发挥两大学院培养作用 1.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建设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开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实施等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深入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校企联动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来保障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落实落地,更好地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加快建设产才融合学院。加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院校等资源,大规模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加快产才融合学院发展,发挥引才育才作用,深化与各大高职院校、第三方机构引才合作,优先与周边省市高职院校进行对接交流,建立较为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的技能人才输送渠道,继续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蓄水池。 (三)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 1.发挥基层帮扶作用。把村(社区)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作用,提升社区就业服务能力,用好零工市场等就业平台,为帮扶对象提供“贴身”就业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 2.拓展公益性岗位。聚焦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扶残助残、生态保护等领域,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帮扶对象,根据其就业意愿、身体状况、技能素质不同,拓展城乡公益性岗位,适当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3.加强帮扶跟踪回访。对已就业帮扶对象开展跟踪回访,督促所在用人单位依法足额支付工资报酬,保障合法劳动权益,特别是对残疾人加强关心关爱,坚决打击就业歧视、克扣工资等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行为。 最后,感谢您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 桐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14日 作者: 信息来源: 桐乡市人力社保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