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483ZFC00000/2024-139359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4-07-31 |
组配分类: | 桐政办发 | 文件编号: | 桐政办发〔2024〕23号 |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桐乡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方案的通知
|
||||||||
|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2024年桐乡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31日 2024年桐乡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方案 今年是我省新一轮五年治堵行动(2023-2027)的攻坚之年,为纵深推进治堵工作,不断优化我市交通出行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出行体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4年度治堵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规划、建设、创新、引导、严治”组合拳为总抓手,加强治堵综合和基础工作,着力推动城市交通治理由末端向源头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粗放向精准转变,持续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治堵综合和基础工作。 1.夯实拥堵治理工作基础,完善人员组织架构,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交通运输、公安、建设、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部门定期会商制度,协调推进城市拥堵治理各项工作,定期专题研究城市交通问题。 牵头单位:治堵办 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桐城委、桐城集团 2.完善顺畅的治堵工作体制、高效的运转机制,以及有力的工作监督落实机制和堵点乱点治理督办机制。 牵头单位:治堵办 责任单位:治堵成员单位 3.加强治堵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注重实施治堵创新举措。抓好治堵办的日常和基础统计、信息报送工作。扩大和畅通建议投诉渠道,提高投诉建议反馈率和满意度。 牵头单位:治堵办 责任单位:治堵成员单位 (二)改善交通状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4.推进城市重要廊道拥堵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不少于3处“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完成常发性拥堵路段综合治理,提高群众获得感。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桐城委、桐城集团 5.强化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加强热点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开展医院、学校、商圈、批发市场等周边交通综合整治,提高重点、热点区域的通行效率。 牵头单位:治堵办 责任单位:教育局、公安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局、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 (三)构建完善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6.打通市区存量断头路。完成新杨家门路贯通工程(园林路-庆丰路)建设,加快推进人民路(北日晖桥—高新二路)道路工程和环城西路断头路等建设。 牵头单位:建设局 责任单位:桐城委、桐城集团、开发区(高桥街道) 7.完善市区路网。新(改)建陆家埭路、永安路等4城市道路(新增城市道路长度不少于4公里),推动城市道路“成环成网”。 牵头单位:建设局 责任单位:桐城委、桐城集团、开发区(高桥街道) 8.开展主城区破损路段修复工作,对圆明路、乌镇大道(港北路至环城北路段)人行道约8000平方,文华路3.2公里路面进行修复。 牵头单位:建设局 责任单位: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9.提升道路设施管理能力,规范城市道路施工,确保施工路段安全有序通行。 牵头单位:建设局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10.制定并实施市区拥堵点段两年改造计划,建设合理的渠化路口,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优化信号灯配时。 牵头单位:建设局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四)构建多元优质的公交优先体系 11.全面运行公共交通成本核算机制、服务质量考核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长效发展机制。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财政局、交投集团 12.加大公交车运力投入,更新新能源车5辆;新增公共电单车2000辆,无桩自行车200辆,站点600个。 牵头单位:交投集团 责任单位:财政局、交通运输局 13.优化公交场站,加大公交首末站建设力度,启用锦程公交站。新(改)建公交候车亭6座。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交投集团 14.优化公交服务线网。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开通预约公交线路5条,满足市民多样化公交出行需求。因地制宜,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不少于10条。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交投集团 (五)构建科学精细的交通管理体系。 15.统筹各方资源,坚持对点清患,落实好“微改造”;坚持区域优化,治理手段要以点扩线、以线拓面,由“单个路口改造”向“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进行辐射,重点加强早晚高峰拥堵节点流量的缓进快出、限流分流等措施。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16.提升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优化不同时段交通信号灯管理,高峰时段增强交通信号的协调控制,保障早晚高峰道路交通的畅通。对市区5纵2横主次干道的80多座交通信号灯进一步优化协调控制方案,提高信号灯的指挥控制能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牵头单位:公安局 17.统筹规划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在桂祺路、宏晖路、和平东路、莲花东路、康民东路、体育西路等路段新增道路停车泊位不少于300个,在世纪大道、梧桐大街、庆丰北路、新世纪公园周边等路段取消不合理车位和更新模糊车位不少于1000个,最大程度满足周边车辆停放需求,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牵头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公安局、建设局 18.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加大违法停车、违法变道和占道等影响交通秩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主要路口综合守法率达到96%,其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分别在98%、92%、98%以上。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 (六)构建交通需求调控体系 19.研究建立绿色出行奖励制度,倡导绿色出行。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财政局、交投集团 20.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推广停车资源共享,按照应开尽开原则,挖掘政府内部、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开放车位2000个以上。 牵头单位: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 (七)构建精准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 21.完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服务功能。继续更新维护系统数据,推进市区其他第三方和镇(街道)停车资源衔接;优化停车监管平台,整合监管功能模块,提高平台的监管服务能力;增设非机动车管理功能模块,探索非机动车智慧化管理新模式;优化“桐易停”车主交互平台,完善停车诱导服务功能,增加错时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的地图显示;建设市区道路ETC“无感支付”项目。 牵头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22.深化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的分类应用,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交通指数监测评估,推进指数系统应用于治堵政策的制定与后评估。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治堵办、建设局、交通运输局 23.深化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开展公交可达性评估,推动公交资源的合理分布,加强建成区主干道和客流较为集中区域OD分析与应用等,提高公交数字化服务能力。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交投集团 24.推进“绿波”品质化提升。完善中山路、茅盾路、环城北路等东西向道路“绿波”建设,提升横向“绿波”覆盖率;对具备早、晚高峰“绿波”协调条件的环城南路、子夜路等道路建设“高峰绿波”,提升全时“绿波”覆盖率。继续扩面推进货车定道工作,在嘉桐线、二环东路的基础上,对乌镇大道南北段、湖盐线、临杭大道、二环南路等道路实施货车定道,规范货车通行,提升主要道路的“绿波”建设品质。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 25.优化升级“交安桐享”网格化勤务管理平台,推广“浙里快处嘉兴”应用,提高主要道路交通事件检测能力,形成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置机制。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交通运输局 (八)构建协同联动的共治共享体系。 26.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开展“绿色出行”系列宣传活动,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治堵办、公安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桐城委、桐城集团、梧桐街道、开发区(高桥街道) 27.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交通文明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 牵头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团市委 28.开展宣传教育,规范交通行为。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引导,对家长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并教育,提醒广大家长规范有序停车、文明安全接送孩子。 牵头单位:教育局 29.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开展交通安全“十进”宣传,定期对外卖、客运集团等企业组织集中授课;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交通陋习进行曝光。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邮政管理局 30.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单位:宣传部(文明办)、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方案责任分工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分解任务清单,倒排时间节点,确保如期完成全年治堵工作任务。 (二)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各单位要根据任务清单,围绕治堵目标,加强协作配合,杜绝相互推诿、工作不落实等现象。市治堵办将定期评估工作进展,统筹协调各项治堵工作顺利推进。 (三)落实督查,确保实效。市治堵办将加强协调、督导,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结合部门特点,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成效,营造全民支持、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使更多市民成为文明交通的传播者和文明创建的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