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桐享社区”,美好可期
社区服务综合体,成居民宝藏“打卡点”
发布时间: 2024-09-06  08:38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杨家门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暖心小铺。

一间开在社区内的“暖心小铺”,有多闹猛?早上8点刚过,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的“暖心小铺”就已聚集了第一波“客人”。社区里身怀各式技能的“能人们”化身志愿者,忙得热火朝天。等待的居民也不闲着,三两成群,聊聊社区里发生的新鲜事,说着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杨家门社区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城市焕新,原本周边的理发店、裁缝店、磨刀店等老年居民爱逛的便民小店都搬离了社区,不少居民因为找不到磨刀、换拉链的地方发愁。

于是,借着社区服务综合体改造升级的契机,社区特意留了一间小屋,把家电维修、衣服缝补和磨刀等居民最期盼的“家常服务”带回家门口。

理发师包秀珍是杨家门社区的老居民,开了20余年的理发店,6年前因拆迁搬离了杨家门社区。回迁后,她得知社区正为“暖心小铺”招募志愿者,便火速报了名。

“如今我已经退休了,平时没什么事情。听说老街坊们还需要我,我也愿意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做点事情。”手上的理发动作不停,包秀珍的语气十分欢快。

在“暖心小铺”,不仅所有的服务只收取成本费,每次服务后,志愿者还会把服务费用的10%存入社区“共富基金”,进入到服务居民的“循环系统”中。

今年1月,改造升级后的杨家门社区服务综合体正式投用,“暖心小铺”正是其中的特色板块。与“暖心小铺”紧密相连的建筑,是综合体的主体,其中众多贴心空间与服务,更是暖到了居民的心坎儿里。

杨家门社区党委副书记陈鑫霞介绍,综合体2楼已入驻33个社会组织,从文化体育教学、权益维护保障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全面服务;3楼是文化体育的公共空间,设置了书画室、乒乓球室、舞蹈室以及百姓健身房等活动场地。

如今,杨家门社区服务综合体已成为居民们的宝藏“打卡点”。打开“任意门”,居民们可以在老年学堂上一堂藤编课、在法律诊所进行法律咨询、在红杨点心铺制作一份共富点心……每周,杨家门社区服务综合体的人流量都在500人次以上。

社区服务综合体是社区生活的缩影,它不仅将党群服务、便民服务、一老一小、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协商议事、公益志愿等众多功能整合,在家门口就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够促进邻里交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目前,全市已建成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四星级20个、三星级80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村(社区)覆盖率达50%以上。

今年,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再次被列入桐乡民生实事项目。根据计划,全市将在年内创建完成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四星级15个、三星级50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村(社区)覆盖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