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点亮”童心
|
||||||||
|
||||||||
| ||||||||
一块布可以变成什么?最近,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的“魅力扎染蓝‘福’之美——非遗进校园五周年成果展”给出了答案:小布偶、郁金香、柿子、花束、摆件…… 从一块白色的布开始,经过折叠、包扎、扎结、点染、晾晒,最后变成一块块蓝印花布。巧手的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头脑风暴,从简单的一块小手帕,到复杂的小动物、摆件……一件件作品堪比精美的工艺品。 大班的小朋友已经学了近3年的技艺,在蓝印花布制作中,孩子们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 “我很喜欢制作蓝印花布,我还和老师一起完成了1个小动物的作品。”大班小朋友胡宇嘉说。 说起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不得不提石门的丰同裕染坊,这家染坊还与丰子恺先生有着道不尽的情缘。改革开放以后,桐乡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技艺获得了新生,培育出代表性传承人,让古老的技艺重绽光芒,并开设了蓝印花布博物馆。2014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石门镇中心幼儿园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特色项目开展提供了无限空间。10年前,幼儿园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始创设展、演、探、玩为一体的“童心蓝韵扎染工坊”。 5年前,石门镇中心幼儿园成为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扎染)。 幼儿园还以丰子恺先生的“儿童心、生活味、向美情”为课程理念,充分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依托园外实践基地“丰同裕”,开发适合儿童的蓝印花布扎染活动。 质朴的蓝,无瑕的白,交织出古朴而雅致的纹样。如今,“蓝韵”项目已成为石门镇中心幼儿园的一张特色名片。2024年,石门镇中心幼儿园在全员体验扎染的活动中,还邀请家长们参与其中。 “接下来,我们还会让这个项目走出去,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幼儿园的特色。”石门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张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