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橡胶“二代”,拼出全球大市场
|
||||||||
|
||||||||
| ||||||||
沈凯菲(右一)与员工沟通工作。 “明天,输送带要上机安装……”晚上9时,一个视频电话,让桐乡的冬夜和南美的夏日同框。南北半球、11小时时差,因为一根输送带,实现了无缝链接。 电话的那头,是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箭股份”)派驻在南美某矿区的业务员,电话的这头,则是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凯菲。哪条带子要上机、什么时候运行、现场有什么问题等等,一沟通就是1个多小时。 位于南美的这个矿区,眼下是双箭股份重要的海外客户。合作前,沈凯菲带领外贸团队,整整磨合了3年多。而南美,只是其全球布局的一处落子。 38年前,沈凯菲的父亲沈耿亮,从生产胶鞋底、刹车皮起家,如今将双箭股份做成了国内单体工厂最大的输送带生产企业。从小跟着在工厂、闻着橡胶味长大的沈凯菲,是名副其实的“创二代”。 从外贸小白,做成“金牌销售” 与其说是公司的副董,沈凯菲更愿意把自己当做外贸业务员,“我不希望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大家来跟我汇报工作。” 2016年,沈凯菲正式进入公司,对于具体做什么,父亲没有框定,她自主选了外贸板块。这并不是“盲选”,彼时的她留意到,双箭全年的外贸份额1.8亿元,在近11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不大,“当时高层领导不会英语,而我有留学英国的经历,又比较喜欢做生意,做外贸更符合公司发展。” 抱着这样的想法,沈凯菲和十多名业务员开始深入开拓国际市场。一开始,她不懂产品,也不懂外贸业务流程,连客户都不熟悉,纯属职场“小白”。为此,她发挥自己“社牛”的特质,主动去找客户、业内人士聊天,了解客户所需,也明确了拓展方向。靠着一点点摸索,沈凯菲将外贸业务的重心,转向经销商和终端客户两手抓。 如今,沈凯菲已然是“金牌销售”,带领着外贸团队,把销售网络拓展到澳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多个国家。不仅在回国第一年就带领团队实现外贸收入同比增长16.59%,还每年都保持增长态势。 知难而进,偏偏不走坦途 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在做大海外市场的同时,沈凯菲看到了信息化的挖潜空间。 “销售上需要查订单,我发现第一时间无法实现。”这让沈凯菲意识到,随着产线越来越多,计划员手动排单肯定排不过来,“只有满足20天的交货期,我才会答应客户,双箭不会做先拿订单再延期交付的事情。” 为此,沈凯菲主导了智能排产系统的上马,这在业内也是领先的做法。“我自己必须要熟悉业务,参与到系统的设定中,否则单纯依靠技术方,没办法把信息化做好。”沈凯菲细致到,把单张表格一一画好,再给到技术公司去设计。最终,智能排产系统得以顺利启用,排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021年,双箭股份成立浙江台升智能输送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7亿元,按照输送带智能制造示范生产基地的标准进行建设。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涉及大体量的采购任务。 “新工厂投用后,产能大幅提升,势必销售也要跟上。拿什么跟人家竞争?降本增效很关键。”沈凯菲为此大力整合采购部门,向客户学习先进的采购理念和模式,“每天在乙方和甲方之间切换。” 目前,台升工厂一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全部达产后双箭股份将形成每年1.5亿平方米的输送带产能,双箭股份在物料输送领域的领航地位,将得以持续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