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5263/2025-137626 | 发布机构: | 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5-03-3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关于印发《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
|
||||||||
关于印发《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3月20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高质量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五;获评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省县级市部门唯一;“小得盈满正当好风雅桐乡万物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在县(市、区)列全省第四,连续9年居嘉兴第一;入选浙江文旅总评榜“2023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市、区)”;获评全省推进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年桐乡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16%,位居嘉兴第一。 一、坚持文化惠民,提升服务效能 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使用濮院镇双贤社区省级文化驿站,新建沈学章文化名师工作室1家、伯鸿城市书房1家、伯鸿乡村书屋8家、旅游驿站4家,其中马鸣驿旅游驿站获评省一级旅游驿站。深化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四员制度,完成1名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招录,大力推进“三团三社”建设,乌青剧社等7支队伍获评“2023年度嘉兴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探索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路径,创作沉浸式青春实验戏剧《寻·情》,入选嘉兴级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强化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供优质广播电视节目,增强对农、低保、老年等群体服务成效。丰富广播电视在景区管理、教育医疗等多场景应用,完善全市传播共享矩阵,优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项目。 2.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塑造。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市镇村三级联动开展“风雅·蕴 艺共享”系列展演进商圈、进公园1206场,组织“风雅桐乡·根源开化”等文化走亲46场,举办“风雅桐乡”2024年新年音乐会、2024桐乡市迎春文艺晚会、2024“风雅桐乡”十二乐章广场舞(排舞)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39场。举办“伯鸿讲堂·桐乡”“桐乡记忆”讲座23场,编印《梧桐影》2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阅读推广活动2220场,参与读者63.2万人次。培育“风雅桐乡”十二乐章特色文化项目,成功打造“过清明到河山”“赛龙舟到崇福”等群文品牌12个。 3.拓展多元精神文化服务。探索基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新路径,培育崇福镇《“聆听崇德回声”音乐之旅》、濮院镇《ArtsBox未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濮院实践》等创新项目13个。引进《暗恋桃花源》《浮士德》等国家级院团精品剧目4部,举办文艺演出642场,嘉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分别为400%、125%。充分应用浙里文化圈、智慧文化云、数字非遗馆等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建设,提供“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坚持文脉赓续,推进基因激活 4.大力开展文物筑基工程行动。发布《关于加强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内建设项目审批联动监管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受理考古前置申请地块192块,共计542.18公顷,线型里程159.05千米,已全部完成。高效做好涉文物建设项目服务和审批服务,保障“千项万亿”工程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个(洲泉镇2022-35-3地块)。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476处三普登录文物复核工作,新发现文物24处。 5.严格落实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单设文物保护管理所,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扎实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德孔庙大成殿、文保点厚兴桥修缮利用2项民生实事工程,其中崇德孔庙大成殿修缮项目被推荐申报省民生实事好项目。有序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濮院古桥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年桥、文保点陆家老宅等23项修缮工程。高效推动上级督办处置整改,举一反三排查大运河涉建项目。抓好文物平安智慧工程建设,完成崇德孔庙消防工程、濮院古桥群安防工程。 6.深入推动传统文化“两创发展”。成功创建光影故事馆、崇福历史文化馆、吴越厚積堂古砖博物馆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普”“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开馆10周年”等主题开展活动15场,引进高质量文物展览3场,接待观众7.5万人次。持续更新数字非遗馆,创建“指尖宝藏”专栏,累计推出38期76件文物。加快非遗创新赋能,“丝绸画缋”“三珍斋卤制品”非遗工坊入选省级名单,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体验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培育项目。联动国家话剧院推出以濮绸工艺传承为主题的原创话剧《唧唧复唧唧》并进行演出。 三、坚持文旅兴业,加快融合创新 7.筑牢项目“压舱石”。重点实施省“双百”计划项目3个(丰子恺艺术中心一期项目、濮院有机更新项目、望湖中心综合体),计划总投资104.5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7.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2.52亿元,投资完成率162.65%。全市推进在建项目16个,实际完成投资额65.2亿元,投资完成率162.39%。对接广州东方文旅集团开展乡村旅游度假村招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乌镇签约谋划乌镇音乐节等项目,哔哩哔哩在乌镇打造全球漫画创作中心,浙江出版传媒与乌镇合作打造东栅文化社区。 8.提升载体“主抓手”。乌镇入围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推荐名单,濮院时尚古镇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地检查,古镇“双子星”入选全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优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围绕乌镇、石门、濮院推动区域规划调整工作。创成国家3A级景区2个,省金3A景区村庄1家,3A级景区村庄2家,省文旅梯度培育企业2家。桃园村槜李IP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入围省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十佳案例。《乌镇以全域旅游带动区域就业增收》获嘉兴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实践创新十佳典型案例。桐乡市在全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主题活动中作交流发言。 9.擦亮服务“金招牌”。下达2023年文旅融合奖补资金340万元,惠及企业67家。协助乌镇景区实施设备更新项目2153万元,在乌镇景区打造入境游客支付便利化嘉兴服务点,全市完成景区外卡POS机布点285台,设置外币兑换点7个。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609.4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838.44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08%和15.67%。持续打造“桐香十碗”美食、“凤栖旅居”美宿等文旅消费品牌,推出槜李集市、凤栖旅居集市、有戏FUN集市等活动104场,吸引超200万人次。创成省级民宿银宿3家,省级美食体验店1家、市级5家。组织旅游饭店参加上级技能服务大赛,获省级金奖2个、一等奖3个,振石大酒店获评桐乡首家“白金桂级品质饭店”。 10.打好宣传“组合拳”。上榜马蜂窝全国节日体验十大旅游目的地,系浙江省唯一。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组织参加推介活动23场,推出“风雅桐乡”短信推广、原创歌曲《风雅桐乡》、微综艺“乡约风雅 野挺有趣”等项目。加强拓展国际客源,举办桐乡—德国旅游推介活动,与浙江文旅韩国推广中心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对接欧洲、澳大利亚等访问团。积极优化乌镇戏剧节、濮院时装周等爆款产品,第十一届戏剧节两获央视关注,2024年濮院时装周全网曝光累计超36.07亿。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发布野火饭“寻味地图”,涉及点位近100个,全网阅读量超1200万。 四、坚持文艺创优,培育精品力作 11.拓宽名人文化品牌维度。办好第五届茅盾新人奖颁奖典礼、第六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第七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等名人品牌活动,茅盾纪念馆数字体验厅获评2024年全省十大数字文旅优秀示范案例,系嘉兴唯一。丰子恺艺术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出版《次第春风——纪念丰子恺诞辰125周年论文集》。“见贤思齐——茅盾/丰子恺/钱君匋文献及艺术作品特展”走进厦门。联合浙江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主办“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举办纪念孔另境诞辰120周年活动、吴风墨韵——吴宏、吴宁中国画作品展、吴蓬系列书画展等10场。 12.做强文艺人才精品创作。完成市文联换届。评选并公布第九批文化精品创作扶持项目12项,文艺人才奖励33人,文化精品成果奖励项目17项,共计奖励扶持123.14万元。推出《夯基》《宋元明清正史中的桐乡人》等十余部专著,《茅盾全集》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周娴娴(不画)的《津门女记者》入选中国作协发布的“网络文学IP短剧创作扶持项目”重点选题。吕安迪、钱利淮入选第三批嘉兴市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名单。连续举办八届“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选拔活动,陈楼颖荣获全国“小梅花”称号,《奶奶宝贝》摘得全国“小梅花集体节目”。小品《是妈妈,是女儿》、越剧小戏《两头花烛》分别获全省群众戏剧小品大赛金奖、戏曲小戏大赛银奖。央视专题拍摄桐乡花鼓戏微纪录片,桐乡三跳《桐乡是个好地方》登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 13.推动“艺术乡建”提质扩面。以“风雅桐乡”十二乐章为引领,推动形成“一镇一韵”。设立“艺术乡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打造龙南村、八泉村等嘉兴市级艺术村落。《“城西戏剧村”,用戏剧点燃乡村艺术火炬》《小村办大展,被影像激活的魅力东田》入选浙江省2024年艺术乡建典型案例,东田村获评第二批省艺术乡建特色村。由多位桐乡籍漫画家共同手绘创作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传挂图》出版。市作协“一见之地”工作室、市美协驻地新锐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入驻城南村。 五、坚持夯基提质,厚植体育动能 14.夯实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环浙步道”桐乡段12.33公里、各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项目33个及凤凰湖体育公园和梧桐邻里4号店等重大体育场地设施项目,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31677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9平方米。率先编制出台《桐乡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等,遴选1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15.擦亮全民健身品牌。基本建成“重大赛事-特色赛事-基层赛事”架构,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60场,承办中国美人鱼(泳池)超级联赛和全国青年蹼泳U系列赛等3项国家级赛事,2024年濮院电竞周线下活动和乌镇杯2024浙江省王者荣耀高校联赛分别在濮院时尚古镇和乌镇古镇高燃开赛。持续开展群众体育“六联赛”“镇BA”实现全覆盖。为全市3882名3-5年级学生提供免费公益培训。国民体质监测抽样调查合格率达到93.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2.42人。 16.完善竞技培养体系。举办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30场,向上输送高水平运动员56人,其中国家队1人、省队15人、嘉兴少体校40人,徐一舟、盛唐勒文在202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2024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和2024年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总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庄泳、张琳、杨昊、钟红燕等来桐开设冠军课堂。开展2024-2027周期桐乡市业余训练项目布点工作和2024年桐乡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项目的复评和评定工作。基本建成篮球、足球和武术套路等三个体教融合项目小初高“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六、坚持协同联动,改善市场环境 17.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受理并办结行政许可146件、其他审批163件,网办率100%。共出动检查人员1488人次,检查各类场所745家次(双随机检查占比47.25%),办理案件58起,办结案件61起,处罚金额224.1万元,没收各类违法物品66件。共接收调处“12345”政务热线和网上信访1085件,同比下降31.5%,形成“一地一品”旅游溯源减量相关经验做法。有效化解信访积案1件,销号重大信访问题1个,成功协调乌镇景区对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实行免票政策。 18.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召开平安创建工作推进会,印发《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平安旅游和平安网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各场馆、A级景区、旅行社对照方案查漏补缺。加大“平安三率”宣传覆盖面和渗透力,通过组织开展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宣传、每月平安桐乡日、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督导文旅体企业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应急处突能力。 19.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督导整改安全隐患55项。委托第三方机对370余家文旅体经营单位进行安全隐患评估,指出并整改隐患问题1057项。全面落实“文旅码”数字监管工作,完成191家企业纳入数字监管系统。推进A级旅游景区“吹哨人”制度和10家重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工作。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4次、专项培训2次、演练2次,培训人员740余人次,与全市265家文旅体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在节假日及戏剧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检查20余次,落实营业性演出全程监管,及时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20.加强广电安全管理。持续开展安全播出及非法卫星电视整治大检查工作,督查整改隐患问题5个。印发《2024年桐乡市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加强重保期间安全运维保障工作,本年度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全市新建应急广播940只,已全部纳入省平台管理。互联互通率和15秒响应时间达标率达到97%以上。完成25943户数字电视适老化改造工作,完成率102.75%。 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坚持以“六干争先”的工作激情“外争资源、内增活力”,以“我为桐乡作贡献”的自觉为桐乡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水平民生福祉、高标准共富示范,做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新贡献。 一、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计划” 1.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健全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纪学习教育作为组织生活必修内容,结合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提升学习实效。优化丰富主题党日内容与形式,组织开展课题调研、文创比拼、文保研学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 2.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开展“三服务”走访调研,擦亮“‘桐’享文化”机关服务品牌,推进“桐心聚力先锋号”机关党建直通车“运河诗路 风雅桐乡”乡村文旅风情带推广项目。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深耕廉政漫画品牌,开展非遗“清风廉韵”主题创作,做优清廉文化产品供给。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围绕纠治隐形“四风”问题、违规兼职、违规劳务取酬、正风肃纪检查和效能建设等开展整治规范提升,持续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 3.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强对局属单位监督管理,建立“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深化岗位职责分工,完善职级晋升办法。打造“文旅青锋”年轻干部队伍品牌,构建“政治引领+专业赋能+实战淬炼”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深化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四员制度和文艺协会服务机制,推动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分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为基层文化文艺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实施文化惠民“品质计划” 4.布局高品质新型空间。指导推动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提挡升级,投入使用屠甸镇综合文化站等新功能室,推动建设“风雅桐乡”特色文化镇村。整合场馆资源、联动片区协作,探索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管理,推出凤栖梧桐街头文化快闪、社区邻里音乐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提升“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力。 5.推出高质量服务项目。挖掘镇(街道)文化资源,推出场馆跨界融合等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提炼“十二乐章城乡联动展演”等公共文化创新经验及培育浙籍名人茅盾等文化基因激活项目。打响“我们的节日”“风雅桐乡十二乐章”文化品牌,开展“风雅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培育群众性优秀文艺团队,重点打造桐乡的“彩虹合唱团”和青年民乐团。“智慧广电+公共服务”项目持续扩面,构建广电公共服务新形态。 6.深化高效能共同体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创新“夜间文化”菜单和预约式服务。构建“人才、节目、专家”文化艺术库,常态化开展演出活动。成立文化联盟共同体,推进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院校和文化演艺服务机构、本地文艺社团、公益组织等建设公共文化共同体,开展校地合作融合行动成果展。 三、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计划” 7.全面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持续更新展览内容,引进高质量文物展览、鼓励定期推出主题鲜明的馆藏文物原创展览。引进“美在阿拉善——岩画和居延汉简艺术展”,举办“不阿——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文物展”“桐乡市馆藏书画修复成果展”等原创展览。推进文物藏品数字资源建设,实施君匋艺术院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指导建成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推出博物馆品牌研学项目,推进博物馆文创开发,构建多元化文物产品体系。 8.持续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继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做好央督案件的处置跟进和举一反三,完成“三普”消失文物闭环处置。推进罗家角遗址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普安桥遗址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平安智慧工程建设。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控范围卫星遥感监测,对危及文物本体和周边历史环境安全的涉嫌违法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构建文物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开展覆盖全市镇(街道),特别是针对涉运河重点村(社区)的文物保护宣讲活动。 9.系统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定期开展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评估,遴选保护优秀实践案例和创新案例,做好“中国蚕桑丝织技艺”3+N系列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新一批省级、嘉兴市级和桐乡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打造非遗馆总分馆桐乡样板,新建非遗分馆1-2家。创新发展“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丰富“非遗+”新经济业态。分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推动记录成果转化、传播和利用。 四、实施文旅融合“创新计划” 10.强化一规引领,做优全域发展布局。有序启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纵深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做好文旅行业扶持措施《关于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2023-2025)》的政策兑现。加强要素争取,力争在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领域争取发展资金。力争位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五,全年接待游客超750万,过夜游客人次增速10%以上,限上住宿业实际营业额5亿元以上。 11.迭代两区建设,做强古镇旅游核心。发挥乌镇、濮院时尚古镇旅游“双子星”核心引领作用,辐射全市全域旅游。加强戏剧节产业延伸与场景营造,推动乌镇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南北栅改造提升,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源,完成设备更新项目超2000万。以濮院时尚古镇为核心培育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古镇游+时尚购”度假目的地。 12.探索三新发展,打造文旅破圈爆款。培育发展青创旅游,以青年创新力、传播力和消费带动力推动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创建融合类旅游示范基地、省级美食体验店、品牌民宿等5家以上。实施文旅村落重塑计划,加速文化创新与运营提质赋能业态发展,实施微改精提示范点项目25个,培育省3A级以上景区村庄等乡村旅游品质主体2个,招引和培育乡村旅游运营主体2家以上。联动桐乡万象汇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1-2个、特色文旅市集和风雅好礼品牌店5个。争创省级文旅IP和省级科技旅游体验点3个以上,组织桐乡市首批网红打卡点评选活动,塑造网红打卡点系列。建成风雅好礼首店,出品及营销“桐乡好礼”产品10个系列以上。深化文创挖掘,培育一批桐乡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与旅游商品,力争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0个以上。 13.坚持项目牵引,筑牢文旅发展基础。计划实施文旅项目20个,年度投资超20亿,完成率超100%。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梧桐里南门商业街区、希尔顿酒店等文旅项目。重点推进丰子恺艺术中心、望湖商业中心、濮院古镇有机更新3个省“双百”计划项目,计划列入“双百”储备类1个。聚焦短视频短剧、游戏动漫、乡村旅游度假、会展旅游等产业进行项目招引,招引特色项目、运营主体1个以上。 14.拓展传播窗口,提升文旅品牌能级。争创省级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试点,完善全市旅游标识指引系统10处以上,开通国际机场至乌镇景区、濮院时尚古镇交通专线2条,举办“spark in 风雅桐乡”活动,组织参加泰国、韩国、北京等国内外旅游展会15次以上,实施Facebook、YouTube、X(Twitter)等海外主流媒体推广计划,推进多语种旅游人员队伍建设,力争境外游客人数增长20%。突出乌镇戏剧节、濮院时装周等品牌活动,延伸发展常态化活动与产品业态,持续招引与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标杆活动。谋划微综艺微访谈,实施“500风雅桐乡行”文旅计划,推出特色文旅业态全媒体平台打卡挑战。 五、实施文艺创新“攀登计划” 15.开展品牌提升行动。高质量办好第十五届中国漫画展览、第七届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展览、第七届伯鸿书香奖启动仪式、“金仲华国研杯”征文颁奖活动、第十届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等文艺品牌活动。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科学谋划、集中推出一批重点创作项目,举办专题艺术特展和文艺活动。启动编撰《桐乡市茅盾纪念馆馆藏茅盾书信集》《钱君匋年谱》。 16.开展文艺育美行动。依托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奖励政策,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品牌性、地域性、方向性的文艺精品项目。编撰桐乡文化大系丛书,重点推出以小说、散文、戏剧曲艺、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桐乡历代文学作品选》等系列研究成果。创新推动“文艺两新”组织化建设,分层分类提供精准指导和服务,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努力打造一批“艺术乡建”典型案例,持续提升5个艺术乡建培育村。 17.开展文化润心行动。开展“风雅韵·艺共享”文艺赋美工程活动不少于500场,优化“桐享艺术”市民艺术课堂课程不少于4期,接续打造“实验戏剧”3.0版本,推出“村K”及“唱响十二乐章”青年竞演系列演出。鼓励镇(街道)积极参与全市性重点文艺项目、重大文艺活动。结合“5.23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文化馆服务宣传周”“4.23世界读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志愿服务活动,丰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健全文艺“六进”常态化机制。 六、实施体育赋能“活力计划” 18.聚焦体育产业,优政策、促规范。制定出台《桐乡市加快推进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修订《桐乡市体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指导体育运动协会按照协会章程开展规范化管理,积极参与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培育形成重点赛事不少于3场。 19.聚焦群众体育,拓场地、办赛事。力争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用好李宁体育园等资源优势,探索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力争举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190场,引进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活动各不少于2场。重点办好桐乡半程马拉松、乐跑桐乡系列分站赛、社区运动会、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桐乡市六联赛、村BA等。 20.聚焦竞技体育,强项目、育人才。有序推进市少体校布点项目调整工作,力争武术套路项目列入少体校布点项目。大力开展青少年竞技人才梯队建设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以嘉兴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三大体育盛会为抓手,重点关注好游泳、田径、武术套路、拳击、街舞等项目建设。创新举办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游泳、网球(短式网球)、跆拳道、轮滑和羽毛球等青少年系列赛事,打造青少年竞技体育“七联赛”品牌。 七、实施文旅市场“创优计划” 21.压实压紧责任,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扎实开展“学条例、创平安”行动,浓厚宣传氛围。有序开展平安隐患大排查,组织企业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坚持会商研判制度,集中研讨部署平安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条例》学习。 22.紧抓重点领域,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突出重点时间段和重点场所,持续深化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督促各经营场所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行业教育培训,做好场所安全知识宣贯,提高经营户安全意识。落实好文旅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发挥好“文旅安全码”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自查自纠作用。 23.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广电播出安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塔等设施检查巡查,以及配电房、机房的风险隐患排查。推进应急广播在5G、IPTV、互联网、北斗等新型网络传输技术应用,探索机动应急广播系统、无人机应急广播设备等。做好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加大违法案件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24.强化执法监管,维护文旅市场行业秩序。持续规范办案流程,高质量推动案件零复议零诉讼。深入探索新型娱乐场所监管“一件事”模式创新,形成“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监管一次到位”的一体化监管新格局。推进旅行社品质提升,促进文旅市场良性竞争。加强文旅市场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在意识形态、未成年人保护、扫黄打非以及文物保护执法等领域的整治力度。优化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导游乱象、强制消费、旅行社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