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390C/2025-136666 | 发布机构: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5-03-06 |
组配分类: | 空间规划 | 文件编号: |
《桐乡市乌镇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后公布
|
||||||||
|
||||||||
《桐乡市乌镇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2月31日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镇域和中心镇区两个空间层次。 镇域层面规划范围为乌镇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包含4个社区和26个行政村。 中心镇区层面规划范围约1706.61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主镇区,东至乌镇大道、长春桥港西岸,南至镇南路,西至乌镇行政区划边界、隆源路、慈云路、京杭大运河,北至行政边界、白娘子港;二是高新区,北至东升河,东至乌镇大道,南至京杭古运河,西至金牛塘。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规划定位 立足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平台优势、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魅力,结合乌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和浙江省国土空间格局中的重要区位,确定乌镇的规划定位为“国际互联网小镇、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国土空间显著优化,基本形成高效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旅游和互联网产业稳步增长,水林田园交融、古今中外融合共生的国土空间魅力逐步彰显,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高。 到2035年,国土空间网络基本成型,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耕地数量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稳固;城乡功能体系完备,中心镇区发展能级全面跃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江南水乡古镇特色与魅力更加凸显,水林田园与城镇有机融合,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乌镇规划形成“一核、一廊、两带、四片”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以乌镇中心镇区为核心,带动全域发展;“一廊”:高质量打造乌镇大道科创集聚走廊,促进国土空间集聚开发。;“两带”:打造运河、市河两条集“生态、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风情带;“四片”:引导四个特色片区的功能融合提质。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乌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4.53万亩和耕地保有量4.94万亩)。 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乌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按照“镇级-中心村级-一般村级”三级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按“15分钟、5~10分钟”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关注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需求,配置面向全年龄段人口、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 九、历史文化保护 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的保护和传承,彰显乌镇文化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和人文魅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乌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镇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民合村,传统村落8处,县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41处,历史建筑33处。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规划期内,根据乌镇平原地形特点与水乡古镇旅游特色,通过镇区绿地建设、森林廊道景观、乌镇景区绿化、森林村庄创建、苗木产业信息化等工程建设,构建森林水乡、生态宜居的森林生态体系,打造“森林乌镇、绿色水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乌镇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综合单元规模、历史划分、片区定位与重点地物等因素,规划划分38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包括城镇单元13个,以居住生活、综合服务、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乡村单元25个,以城郊生态保护、乡村特色发展为主要功能。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督考核、体检、评估调整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 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