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446F/2025-137721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5-04-0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4-01  10:46 来源: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4年,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桐乡样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36亿元,可比增长3.3%;农业增加值29.90亿元,可比增长3.3%。全市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2.83%,经营性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4.13%,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超百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47:1,连续11年保持嘉兴五县最低。荣获国家级荣誉7项、省级荣誉24项,三夺全市部门“流动红旗奖”。

一、筑牢三农稳产保供基本盘

一是高位抓实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引进试种春粮、油菜和晚稻新品种(系)50余个,全市建立省级千亩示范片5个、市级百亩示范方40个,小麦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556.7公斤,创桐乡小麦亩产纪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72万亩、总产量2.79亿斤,获评粮食五优联动示范县、全省产粮大县等荣誉,稻虾轮作土地流转共赢模式获全国稻渔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二是高标推进绿色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扩面粮功区储备区4755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1个、区域性收储中心5个,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98.37%,争创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三新利用综合模式入选2024年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有序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成果数字化应用,全年完成建设省级土壤健康示范基地6家,核心示范面积2400亩。三是高效发展农业“双强”。聚焦“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条主线,编制《桐乡市农业“双强”项目规划布局方案(2024-2027年)》,完成省级“双强”项目4个。深入开展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实现超长期国债资金兑现目标,杭白菊加工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产品初加工关键环节典型案例。桐乡市石门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省级十佳农事服务中心。四是高点抵御农业风险。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针对寒潮、高温、台汛等发送预警信息17.9万条,组织各镇街道农技人员651人次,指导农业主体398家,加固大棚等农业设施0.92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准确率90%以上。创新稻小龙虾价格指数保险、槜李自然灾害损失保险、晒红烟种植保险等特色险种,生猪养猪保险覆盖率达100%。

二、打造现代农业集聚主阵地

一是构建外招内培新格局。出台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绘制“农业招商地图”,构建“1449”(1个专班+4大赛道+4大招商团组+9大重点产业)农业招商矩阵,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投资总额10亿元。扎实开展国家级产业强镇建设,中央集群项目湖羊屠宰中心项目竣工验收。二是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创新编制全省首个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保障建设用地空间1122亩,相关经验入选全省农业农村项目管理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储备入库农业农村建设项目60个、新开工31个,中央及省级项目占比达77.4%以上。全年向上争取省级以上资金2.52亿元,资金量位居嘉兴首位。三是积蓄要素保障新动能。坚持平台支农,成功创建国家绿色食品一二三产融合园区,罗家角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崇福农创园获评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农创园。加大金融惠农,全年农业主体担保金额1.55亿元,荣获2024年度全省基层农担体系先进合作单位。推进“好地”强农,加快农业标准地改革扩面,出台农业标准地认定管理办法,新增农业标准地块34个、面积1.95万亩。四是激活特色产业新质力。深耕“土特产”大文章,建设槜李避雨栽培设施大棚40亩,创新道地杭白菊——小麦新质粮经轮作等新模式,杭白菊、稻渔、湖羊全产业链入选县域10亿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董家茭白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桐乡羊肉面”亮相省农博会。全市农产品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董家茭白入选首批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获评省级第二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

三、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强磁场

一是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累计开展正风肃纪监督检查12次、纪律作风专题廉政谈话262人次,组织党员赴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全局党员干部累计开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6400余人,“桐心为农”机关服务品牌获嘉兴市机关服务品牌(三星)。二是全域厚植“新农力量”。深入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出台《桐乡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获评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新增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人,累计培育“新农人”4517人。落实“浙农英才”计划,累计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乡村振兴拔尖人才项目6个。桐乡农村创业创新经验在全国农村创业现场交流会上作交流分享。三是全心彰显“三农铁军”。注重源头培养干部,组建“写作小组”以及“青禾计划”年轻干部提升课堂,15名年轻干部参加乌镇峰会志愿服务,选派“80后”年轻干部1人、“90后”年轻干部2人参加桐乡市“中青班”“桐菁营”。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3件(含协办件14件)、各类信访事项155件,办结率均100%。四是全力提升“农业执法”。开展“渔政亮剑”、“绿剑”等农业领域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189人次,检查种养殖主体591家次、渔船282艘次、农资经营主体118家次,开展产地检疫动物92.85万头、屠宰检疫动物41.68万头,主要动物总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92.65%以上。办理农业领域违法案件75起,结果公示率和问题处置率达100%。农业农村窗口群众办事满意度达100%。

四、构建乡村全域和美新风貌

一是塑造乡村和美特色风韵。编制完成《桐乡市诗画江南和美乡村片区发展规划(2023-2030年)》,“古韵今声,富美崇高”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崇福“农创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新增桃园村、陈庄村、东浜头村、东安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19个村村道提升任务,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二是擦亮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存,做好历史建筑与农业文化的保护利用,桂花村以优秀成绩通过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评价验收,八泉村入选第十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一般村,引入嘉兴首个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工作室,蚕桑文化系统、杭白菊栽培系统、湖羊养殖系统、槜李栽培系统入选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名录。三是激活乡村运营内生动力。做优“桐游乡村”品牌,举办全市乡村运营招商会,引进整村运营团队4个,招引乡村新业态20余个,野火饭、乡村音乐节、乡村“岛经济”等成为乡村游热点。推进乡村游精品点位串点成线,桐游乡村·拾野江南休闲旅游精品线获全省推介。2024年,全市乡村游吸引游客超860万人次,消费额达11.5亿元。四是夯实乡村数智发展底座。以数字化赋能乡村现代化,上榜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圆满完成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长三角数字乡村成果展桐乡展区展示活动。新增省级未来农场1家、数字农业工厂5家,数量全省第一。东田村、郜墩村、海华村、桃园村、骑力村入选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迭代“田保姆”等特色应用,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等3个案例被推介为2023年度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

五、激活共同富裕发展驱动力

一是固本强基促“强村”。制定出台“强村二十条”,实施村集体经济“双十双百”提升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2024年,共扶持强村富民项目36个,涉及53个村,目前已完成项目验收21个,预计为村集体增收630余万元。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新一轮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22人。获评全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先进单位、2023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二是精准发力促“富民”。完善多元化帮扶机制,编制全省首个《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共富项目管理规范》,创新推出低收入农户“全家扶”集成帮扶行动,连续第三年实施“绿丝带”低收入农户精神共富计划,累计建成共富大棚、共富冷库等“共富体”项目29个、低收入农户参与覆盖率超90%。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和民生普惠救助责任保险参保率100%。三是延伸触角促“监管”。制定出台《桐乡市村级债务管理办法(试行)》等18项“三资”管理新制度,开展“三清一促”、租金应收未收专项行动,全年排查村级债务14.49亿元,村级合同3681份,村级工程10881个,强村公司66家,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938个。持续推进强农惠农审计整改工作,做好举一反三和建章立制工作。四是纵深推进促“改革”。聚焦“两块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新增盘活闲置农房815宗,稳慎开展承包经营权变更共182户,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6.52万亩,土地流转率75.9%。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创新股份收益分配机制,83个村实行“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收益分配模式,总计分红3179万元。《婚丧宴请“瘦身菜单”减出乡村善治新风尚》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