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4005044/2025-138280 | 发布机构: | 政务服务办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5-04-15 |
组配分类: |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 文件编号: | - |
政务服务办2025年工作要点
|
||||||||
|
||||||||
2025年,桐乡市政务服务办(数据局)紧扣“六干争先”暨“我为桐乡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机构改革部门优势,聚焦提升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招投标、数据资源管理等工作,制定“3303”工作体系任务清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效能 1.打造“全民友好型”政务服务。打造“全民友好型”政务大厅,全面推广“网办优先、自助为辅、窗口兜底”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一网通办”率。持续推进高频事项村(社区)“家门口办”工作试点,高频民生事项“就近办”实现比率达到95%以上。强化市镇村和驿站等政务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优化服务窗口人员和事项办结“无感监测”。创新重大招引项目跨区域通办,打造崇福融杭、濮院新居民特色通办专窗,拓展长三角“远程虚拟窗口”“免申即办”“一件事”等应用场景,持续推动电子证照等数据跨域流动和深度应用,新增跨区域通办事项20项以上。 2.推进企业服务事项优化。强化企业综合服务高频事项、有实际需求的个性化事项进驻,优化集成增值服务事项和企业服务事项。融合社会侧、市场侧服务资源,实施企业综合服务“专员+专班”机制。持续优化“拿地即开工”和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进一步优化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流程,比率达到70%以上。优化投资项目分期竣工验收,迭代升级企业投资项目“竣工即验收”,争取比率80%以上。探索政府性项目“竣工即验收”。 3.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扩容。全面落实国办开办运输企业、就医报销等3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事项,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首创推出经营性场所装修开业、股权转让、工伤保险等3项桐乡特色“一件事”。围绕已有的高频“一件事”,开展流程更新迭代,精简办事材料,全年优化提升出生“一件事”等“一件事”事项不少于5项。 4.推动中介改革提能升级。全面提升中介超市活跃度和运用率,推动使用公共性资金单位小型中介服务采购进超市,积极引导新建、扩建民营企业依托中介超市选择中介服务,力争资金节约率30%以上。实施中介改革绩效评估和扩面提升行动,3月底前完成第二批改革清单绩效评价,6月底前推进第三批改革举措不少于20项。强化中介行业监管和标后管理,及早完成上一年度企业信用评价,强化信用等级应用范围,推动行业部门中介改革和监管力度。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和绩效,向上申报优秀案例。 二、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赋能 5.深化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贯彻落实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我市招投标工作体制机制实现“政府领导、发改牵头、行业监管、纪委监督、平台支撑”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全省招投标智慧监管系统上线应用,开展招投标领域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招投标工作联席会商机制,依托省智慧监管系统全面落实招投标领域分业分级监管,大力打击招投标领域违规干预、资质挂靠、围串标等违法违规问题,营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环境。推进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评定分离改革常态化应用,实现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评定分离”应用率达50%以上,开发应用线上数字定标功能,实现评定分离项目“招、投、开、评、定”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6.创新建设招投标三级智慧协同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招投标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招投标领域分业级监管。规范招标文件应用,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小型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全口径业务数字化平台,推进村级小微工程电子交易全域应用,线上交易应用达100%。优化小型工程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推广小型工程数字保函的应用范围,实现限额以下小型项目数字保函100%全覆盖。创新推出小型工程开评标现场管理无感监测,进一步优化评标专家“立体画像”功能,强化专家日常行为考核。开展小型工程评标现场网上巡检,进一步规范小型工程招投标活动。 7.稳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深化“五个一”助企服务工作机制,开发上线“七个不准”预警监测模块,常态化开展招标文件联合会商。全面推进保函替代保证金工作,切实为企业减负。持续擦亮“摘牌即开标”品牌,针对使用超长期国债及专项债、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等重点项目靠前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推进提速,力争列入省招投标领域最优营商环境试点县(市、区)。推进清廉交易品牌建设,加强人员队伍培训教育,全面落实招标代理及评标专家“一标一评”。发挥招投标市场社会监督员积极作用,全年开展社会监督员参与现场监督不少于6次。 三、创新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 8.推动数据要素创新示范。向上争取高能级资源落地桐乡,推动“一园区”“一中心”“一实验室”建设。围绕国家级数据要素示范园区目标,联合乌镇高新区,打造乌镇数据要素产业园,争取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试点任务,协同网信办,争取跨境数据创新试点。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协同经信局,推动化纤等行业争取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节点。指导中科曙光,联合省气象服务中心、市气象局等部门,完成“乌镇之光”气象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挂牌,推动实体化运作,争创气象领域数据要素省级实验室。 9.提升数据要素发展环境。组建数据要素产业招商工作组,全景梳理数据要素产业链、运用链、需求链,引培数据要素细分行业企业3家以上,力争存量数据要素型企业上规实现突破。协同推动市级国资数据集团成立和运营。做好数据要素服务保障,构建数据要素公共服务线上线下载体,开展数据要素产业区域生态对接,撮合指导国资数据资产登记,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全过程生态服务链。组织发动企业参加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和案例评选,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争取省级及以上层次获奖。加强数据开放合作,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农业气象保险场景,拓展政务大模型、医疗健康等领域场景。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工作,促进公共数据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0.深化数字桐乡建设。编制数字桐乡“十五五”规划,争取具有桐乡辨识度的内容纳入嘉兴市及以上“十五五”规划。指导开展数字桐乡、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工作。提升电子政务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及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政务网带宽骨干提升至40Gbps,运行稳定率达99.9%以上。持续推动政务云资源利用降本增效。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场网络数据安全培训会,全市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持续深化党建统领“一屏智治”体系建设,助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强化“一屏智治”应用的人工智能能力,新集成不少于5个智能化服务。做好重点项目和重要试点的支撑。落实电子政务项目绩效化预审和“回头看”,以实战实效推动财政资金利用率提升。 四、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深化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打造支部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建设全面过硬的支部堡垒,将支部建在服务链上,迭代扩展“桐企服”政务服务机关党建品牌。二是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的日常培养锻炼,实施年轻干部“青苗工程”,提升年轻干部综合能力,选树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竞跑者”大讲堂、举办干部交流会,积极为干部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三是深化效能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紧盯项目建设、招投标等重点环节,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提升亲清政务、阳光交易、清廉数据等品牌。坚持管理优化,不断完善指导和督查反馈机制,严格规范考勤制度,常态化开展巡查,健全考核体系和监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