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桐乡构建“收—运—处”体系,实现装修垃圾“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 2025-04-21  08:08 来源: 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打印



智慧监管。

小区堆放点。

装修垃圾中转站。

装修垃圾制砖车间。

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运输难、处置难”曾是摆在装修垃圾治理面前的两大难题。

2016年4月,我市启动装修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按照“市区先行、逐步扩面、有序推进”的要求,综合推进收集体系、运输体系、处置体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各方齐参与”的装修垃圾“变废为宝”之路,助力城市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完善收集运输体系,推行全程标准管控

只有垃圾“归位”,绿色才能“到位”。那么,装修垃圾要被送去哪儿呢?

从小区、沿街商铺收集到的装修垃圾首先要被送往垃圾中转站。对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布点合理、方便收集、环保绿色”为原则,在全市推动设置了12处装修垃圾中转站,实现各镇(街道)中转服务全覆盖。这些中转站的日中转能力更是高达1300吨,能充分满足各镇(街道)装修垃圾的中转需求。

在装修垃圾中转站中,管理人员将对进场垃圾再次把关,剔除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同时,拒收混装的垃圾以及不具备清运资质公司运输来的垃圾。垃圾中转站,作为连接居民区与垃圾最终处理场所的重要枢纽,其高效运作对于提升城市环境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市全年装修垃圾的初步分类合格率已经达到了100%。

在中转站短暂停留后,装修垃圾就将被送往资源化利用企业。在这条垃圾的“重生之路”上,少不了运输车辆的身影。每一辆运输车都统一喷涂标识、统一安装“两系统一装置”(卫星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全密闭苫盖装置),以此实现车辆的“户籍化”管理,并确保装修垃圾清运去向可追溯。

为了让装修垃圾的收运过程更加高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为这一链条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电子联单管理、卫星定位、监控、地磅等设备远程监管着垃圾收集、运输转移、接收消纳等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了从垃圾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流程监管。资源化利用企业凭单结算,一旦出现分类不彻底等问题,将按规定扣除结算费用。这一系列举措使中转站每日进站车次减少了37%,装修垃圾转运量却不降反升,整体提升了20%。

完善配套设施体系,夯实源头收集基础

“小区里设置了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点,物业还会安排专人定时清运,真是省心多了。”

装修垃圾堆放点的升级,离不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努力。执法人员化身“装修垃圾管理大师”,不仅为新建小区量身定制了“垃圾分类时尚套餐”,还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装修垃圾革命”,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再提升。

近年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推动装修垃圾堆放点设施建设,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装修垃圾堆放点与小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实现了新建小区配套装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设施全覆盖。同时,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和执法监督,实行装修垃圾投放管理人制度。管理人需履行责任,在堆放点采取防尘、防渗等措施,并指导督促装修垃圾合理投放、及时清运。

自2021年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始推行装修垃圾源头分类制度,要求进入堆放点的装修垃圾必须“分门别类”,禁止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混入队伍”。装修垃圾被精准划分为四大类:可再生利用原料类(如水泥块、砖块、陶瓷等)、可再生利用燃料类(主要是木材)、危废类(如油漆桶、密闭罐等)和其他类(如编织袋、尼龙纸等)。通过对装修垃圾进行“智能安检”,严禁未达到分类标准的装修垃圾进场处置,大力推动装修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

不仅如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定制化”治理模式。其中,有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可以委托专业垃圾清运公司上门服务;开放式小区和沿街店铺,只需拨打“96345”社会公共服务热线,就能轻松搞定装修垃圾清运问题。如此,市民可以不再为装修垃圾的外运问题发愁,真正实现了“装修无忧,垃圾不愁”。

完善循环利用体系,破解末端“无废”难题

“既然都是垃圾了,还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处理吗?它的价值在哪里呢?”在宣传装修垃圾规范处置的过程中,执法人员时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装修垃圾是一种被错置的资源。如果随意丢弃则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但只要分拣规范、处理得当,装修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装修垃圾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持续探索和不断创新。针对装修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困难、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改造分类设备、优化分类技术。目前,我市每日垃圾分类处置量从500余吨飙升至1300余吨,成功完成了装修垃圾分类处置“扩容提量”的试点目标。

如何处理那些精细化分类后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商后决定将生活垃圾转运至特定场所处置。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心头大患”,还为生活垃圾找到了“归宿”,真正实现了“垃圾有去处,环境更美丽”。

此外,废弃油漆桶、密闭罐等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一直是垃圾分类中的“硬骨头”。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走访了多家具备处置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最终找到了可以长期合作的“环保伙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企业携手,一同为垃圾分类处置加上了一道“安全锁”,也大大降低了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从分类到处置、从资源回收到危废处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用智慧和行动,让垃圾不再是负担,而是再生资源的“新起点”。这不仅为装修垃圾打造了一条“绿色循环之路”,更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