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半个世纪还久的漫长岁月里她用爱守护瘫痪的妹妹
|
||||||||
|
||||||||
| ||||||||
正为妹妹换洗衣物的李雪芬。 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家住濮院镇的李雪芬却早已起床。在简单洗漱后,她先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然后轻轻来到妹妹床边,确认被角都掖紧了,再开始处理床上的排泄物。 72岁,本该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李雪芬却坚持照顾毫无血缘关系又瘫痪在床的妹妹。揉肩捶背、洗澡擦身、洗衣喂食……这一坚持,便是57年。 “我来扛起这个家” 李雪芬自幼被收养。1968年盛夏的某一天,李雪芬的妹妹李金宝在墙角处睡着了,被找到时已经全身抽搐、意识不清。家人迅速将其送医,但长时间的暴晒导致李金宝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自此她开始出现认知障碍,智力也停留在了婴幼儿时期。那一年,李雪芬15岁,李金宝3岁。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照顾妹妹。那时候日子虽然苦,但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没什么撑不下去的。”李雪芬说,可天有不测风云,4年后,她的母亲中风偏瘫。之后,父亲也去世了,此时妹妹已彻底丧失行动能力,瘫痪在床。“家不能散,他们当初收养了我,那现在就由我来扛起这个家。”于是,照顾两名瘫痪病人的重担便落到了李雪芬一人的肩上。 长期卧床会长褥疮,李雪芬每过几个小时就给妈妈和妹妹翻一次身。瘫痪病人无法吞咽大块的食物,李雪芬就把饭菜剪碎了喂给她们。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几十年来,李雪芬几乎没出过远门。2006年,李雪芬的母亲去世。“这个家只剩下我和妹妹了,我活多久,就会照顾妹妹多久。”言语间,李雪芬没有半分犹疑。 “她在笑,我在哭” 李雪芬现在依旧住在濮院镇永越村闵家兜新村,房子面积不大,却干净整洁。记者抵达时,李雪芬刚刚买菜回来,李金宝也还睡得正香。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屋里,一切都显得温馨美好。 “金宝就是个孩子,她醒来没有事做,我就剪些布条给她抓在手上玩。她总是笑,却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李雪芬一边招呼记者一边说,“金宝不喜欢剪头发,剪的时候会挣扎、躲避。有时候吃饭也不乖,总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还会吐到我身上。”李雪芬说着抱怨的话,爱意却溢于言表。 实际上,李雪芬提到的,只是所有困难中的冰山一角。李金宝的身体情况时好时坏,她无法说话,偶尔还会病发抽搐,严重时甚至会从床上摔下去。因此,李雪芬总是时刻关注妹妹,凌晨两三点也会特意到她的房间看看,给她盖好被子。 “金宝虽然躺着,力气却不小。”李雪芬指着自己的双臂说,“金宝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帮她清理时,她在笑,我在哭。她还会打人,不少衣服的袖子都是被她抓破的。但我不怪她,毕竟她什么也不懂。” “妈妈,妈妈” 每天,李雪芬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早上4点起床,买菜做饭,打扫卫生。10点左右去附近的工厂里做钟点工,12点回家。到了下午,李雪芬又要重复一遍相同的行程,直到晚上10点才能睡上安稳觉。 金宝不认人,有一次李雪芬像往常一样喂妹妹吃饭时,突然听到几声含糊不清的“妈妈”。虽然李雪芬早已膝下有子,但这声“妈”,让她泪如雨下。照顾“老小孩”不是件易事,此后,李金宝找不到姐姐时,总会“妈妈、妈妈”地喊个不停。“没办法,哄着吧,谁让她是我妹妹。” 一张小床,便是李金宝全部的“生活圈”,为此,李雪芬也被彻底牵绊在家里。几年前,李雪芬外出不慎伤到了腿,不得已住院一个月。“那时候我就在想,妹妹可怎么办啊?她很抗拒新护工,我也担心其他人照顾不好。”于是,李雪芬能下地走路后,很快又回到了从前的劳作状态。 57年,比半个世纪还久的漫长岁月,李雪芬也从豆蔻年华来到古稀之年,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带不走她对妹妹的爱与深情。李雪芬用行动诠释了“亲人”的含义,她说:“别人说苦,我只觉得幸福。这一切都是我想做的,也是我应尽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