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蚕大批次发种即将开始
发种量预计在24390张
|
||||||||
|
||||||||
| ||||||||
“养蚕人家”工作人员正饲喂春蚕。 风吹桑麻绿,又到养蚕时。虽然春蚕大批发放时间未到,但位于石门镇的“养蚕人家”育蚕室内,60张春蚕已经在桑叶饲养下茁壮成长。 “再过2天就到达三龄期了,后天下午将转移到大棚里进行饲养。”该基地负责人倪兴芬介绍,“养蚕人家”在今年4月10日接收该早批次春蚕种,13号收蚁,目前蚕宝宝生长情况良好,已经不需要恒温加湿便可养活。 种桑养蚕是我市传统富民产业,春蚕是全年蚕桑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期蚕。由于春季气候适宜,桑叶长势旺、叶质好、营养丰富,有利于蚕宝宝生长发育,因此春蚕一般好养且产量高、茧形大、丝质优。 近年来,随着从事蚕桑农事的劳动力不断减少,每年的大批集中发放蚕种时段,合作社等养殖主体往往缺乏人手。“就是叫不到人。”倪兴芬透露,每年4月底忙碌的时段,往往需要全家一起上阵。分批次饲养能一定程度缓解人手短缺的情况,“我们现在分3批饲养,一直持续到5月底。”倪兴芬说。 目前,我市各地蚕农、小蚕共育中心已基本完成今年大批春蚕饲养的各项准备工作。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蚕大批次发种,预计将于4月27日下午1点在市蚕业管理站催青大楼进行。此次发种量预计在24390张,加上农户外购自定蚕种,全市春蚕实际饲养量约在5万张,与去年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前段时间利好天气和农户的精心管理,今年我市5万亩桑园长势普遍较好,能够为春蚕宝宝提供优质的桑叶。 随着“蚕事”渐忙,蚕桑研学热潮也在全市兴起,如石门镇东池村蚕桑基地推出了“蚕桑丝语一日游”研学活动,通过开展摘桑养蚕、体验江南茧画、制作蚕丝扇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蚕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