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小花远洋过海,撬动“土特产”经济
|
||||||||
|
||||||||
| ||||||||
缘缘菊业基地。 一朵小小的杭白菊远洋过海,缘缘菊业的销售版图越做越大。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缪悦啸掰着手指介绍,光新增的就有德国、英国、菲律宾、波兰等国家,去年出口额达1400万元,占了合作社全年销售额近50%,同比增长25%。这得益于合作社注重校社合作,用科技为发展赋能。 缘缘菊业基地由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是杭白菊原产地桐乡杭白菊种植面积最大,规划、设施最完整先进的基地。最近,缘缘菊业正式获批嘉兴市博士创新站,标志着缘缘菊业与浙江大学毛碧增教授团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合作社与高校“联姻”,早在10多年前,缪悦啸就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当时留学归来的缪悦啸一门心思扎根杭白菊种植领域,力求在石门这片广袤之地,探索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出一朵朵“绿色”杭白菊。 “出口国家不同,出口标准也有所不同。”缪悦啸坦言,国外市场对农产品的质检要求极高,这就必须在基地种植前就进行规划,也是产品质量的关键一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缘缘菊业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评为浙江桐乡杭白菊科技小院,这也是桐乡首家科技小院,与浙江大学毛碧增教授团队建立全方位合作,填补技术人才缺失的不足。 近几年,缘缘菊业借助科技小院团队力量,开展杭白菊健康脱毒种苗开发以及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升品质,提高产量,特别是提升在极端天气下的种苗存活率,促进杭白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缘缘菊业还将依托浙江大学毛碧增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撑,聚焦“低碳高效杭白菊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一核心课题。“研究团队将围绕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智能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展开攻关,旨在突破传统生产模式中的能耗高、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推动产业向生态化、智能化升级。”缪悦啸对此满怀期待。 要说石门镇“土特产”中的“C位”,非杭白菊莫属。今年,石门镇将全力做好大米、杭白菊、湖羊三篇“土特产”全产业链文章。眼下,总投资7500万元的石门镇年产300吨杭白菊高纯度浓缩提取制品新建项目已签约。在不久的将来,该项目将实现年产300吨的杭白菊深加工产品。 这朵带着泥土芬芳的小花,正在撬动石门镇的“土特产”经济,漂洋过海,百年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