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商务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219A/2025-137837 发布机构: 商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5-04-03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文件编号: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5-04-03  17:10 来源:桐乡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打印

(一)精准发力提升招商质效

一是全力推进一二三产协同招商。重点攻坚工业项目,注重技改项目挖掘;强化农业、服务业招商,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高成长性新兴服务业等细分领域,提高第一、第三产业贡献度。打好人才、科技、资金、政策等资源要素“组合拳”,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力、齐头并进,形成渠道共通、资源共享的局面。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每半月动态更新项目信息形成《桐乡市招商简报》,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全力做优做强重点产业。将“智能汽车”作为桐乡产业招引重点,整合利用基金、投行、峰会、协会等资源渠道,积极排摸一批具有潜力的项目。聚焦智能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项目,探索“车路云一体化”与桐乡原有产业基础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数算产业数实融合发展,借力超算中心、联通智算、百度AI标注中心的建设,吸引更多数算企业落地。紧盯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以“超算+智算”双轮驱动,大力培育良好数据产业生态,引导和带动智算技术在新时尚、城市交通、生物医药、智慧旅游等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是全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坚持“内生”+“外引”,深耕现有企业,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影响力、号召力,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境外上市等,形成二次招商效应。积极承接全域推广QFLP试点红利,加快实现QFLP实到外资突破。聚焦“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结合各平台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提升谋划大项目的能力,筛选一批优质项目。

(二)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拓市增单行动。出台2025年重点支持国际展会目录,精准拓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国际市场。加大组团力度,做好广交会、进博会、法兰克福家纺展等国际展会组展工作,力争全年企业赴国际展会500家次以上,联合平台、商协会赴境外“抱团参展”不少于10次。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境外营销网络、外综服企业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市场多元化拓展步伐,全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不少于30家,新建境外营销网络不少于5个,新兴市场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

二是打好外贸“稳拓调”组合拳。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力争全年培育新出口实绩企业100家以上。重点加强对贸易型总部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外综服平台、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的招引,力争引进出口超亿美元龙头外贸企业。挖掘外贸“新三样”出口潜力,推动中间品出口,加快推动兴隆翠、合众新能源开展整车出口业务,优化出口结构。鼓励企业加强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有效缓解国内资源“卡脖子”难题,推进进出口贸易协同发展。

三是积极推动外经带外贸。有序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全力做好华友印尼KNI公司湿法冶炼、华友印尼华山、桐昆新凤鸣印尼泰昆炼化一体化等重大境外投资项目报批推进工作。加强“以外引外”,推动前期已备案境外投资项目开展集采集销,发展外贸总部经济。

四是精准开展助企服务。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服务,实地了解、解决企业需求与困难。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为出口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引导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出口信保政府联保企业范围,新增投保企业不少于30家。引导小微外贸企业通过购买汇率避险产品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外经贸扶持资金,加快资金兑现步伐,有效发挥专项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扩容

一是深挖消费潜力。继续借助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联合属地、重点零售企业推出配套优惠措施,激发消费潜力。会同发改、文旅、传媒中心、属地等单位制定2025年集中促消费活动,全年组织举办“桐你来消费”汽车、家电、家具、家装、餐饮等多领域促消费活动50场以上。

二是狠抓转型升级。深化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建设,争创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推动商圈、商业街经营模式创新和功能提档升级。紧抓老字号企业和工厂商贸店培育发展,提升本地企业品牌文化。

三是规范行业管理。深入开展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平安反恐、环保督察等行业管理工作。牵头开展成品油零售、再生资源回收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真抓实干强化电商赋能

一是做大做强“电商+产业带”。着力推动电商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争取更多平台落地产业带以开展本地化服务。发挥已落地平台服务功能,如利用小红书种草学(桐乡)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各行业板块的精准培训,赋能产业带发展;对接跨境平台共同打造线下选品中心及孵化器等。同时,积极对接其他主流电商平台,为产业带商家拓展更多线上渠道。

二是做深做精公共服务。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纳入电商体系内,配强人员力量,以服务集聚、资源集聚为目标,积极与省、市电商中心及各平台对接,发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通过走访企业、对接外部资源方式,挖掘并服务好更多主体转型电商。

三是提档升级跨境电商。开展跨境电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主体培育计划,通过对接资源、举办沙龙、开展游学等途径,壮大跨境主体队伍,建立跨境企业梯度培育库。探索“产业集群+数字化出海”路径,发挥各产业集群行业组织力量,积极营造跨境出海氛围,对产业内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共同打造产业带“出海”模式。

(五)坚定不移守牢粮安底线

一是落实粮食收储轮换工作。做好全年粮油轮换计划,采用公开竞价销售方式,按期完成全年27208吨晚粳稻、1750吨成品粮和445吨储备成品油的轮换。计划签订晚稻订单27200吨,完成市级“五优联动”优质粮食订单3500吨,优质品种为“嘉67”。继续推进优质优价市场化订单收购,根据市场需求,引导鼓励种粮大户种植优质晚稻品种,预计投入资金154万元。

二是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建设。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原则,做好粮食应急体系的迭代升级工作,对28个应急供应网点、3个应急加工企业、2个应急运输企业进行检查调整。对纳入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并与商务局签订应急保障协议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三是强化粮食执法工作力度。对社会粮食流通和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监管,将行政执法与日常监管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执法方式、深化案例指导。积极推进我市国有粮食企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及时纠正偏向苗头和擦边行为,督促企业依规从业、依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