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个日夜里她把医嘱画成2000余幅漫画
|
||||||||
|
||||||||
| ||||||||
17年,6000多个日夜,2000余幅漫画……桐乡有名护士,把医嘱画成漫画,把难懂的医学知识翻译成了“童话”。 她叫吴国英,是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含CICU)副护士长,她的“医疗小漫画”登上过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健康浙江等平台,甚至成为了医生临床宣教的教材。 用漫画讲述医学知识 这是吴国英的几幅医疗小漫画: “别怕,阿姨给你讲个勇敢小英雄的故事……”手术室门前,即将接受手术的小患者紧紧攥着病号服,眼里噙着不安的泪水。这时,护士姐姐蹲下身来,轻轻握住孩子颤抖的小手,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手术前的紧张氛围被温暖的故事一点点融化。 “医务人员跪下去只有一个原因——抢救生命。”医生跪在病床旁,全神贯注地为一位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极低的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抢救。这一跪姿使他能更准确地观察患者声门位置,确保插管安全。 周叔退休了,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一包烟。一天,周叔心血来潮,背着背包爬山去了,突然觉得胸闷痛。经过大夫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发现周叔已经有胸闷痛1月余了,只不过之前休息后能够缓解就没在意,大夫建议周叔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这些充满温度的手绘作品,凝结着吴国英从儿科到重症监护室,从肾内科到心内科的临床智慧。从静脉血栓防治的步骤图解,到心梗急救的简明指南;从青春期的性教育漫画,到妊娠糖尿病的控糖手册;既有烫伤处理的正确示范,也有心肌桥病变的生动解释,还有针对年轻人的高血压预防贴士。 “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记不住复杂的医嘱,我就想,能不能用图画让他们一看就懂。”于是,吴国英利用业余时间,把服药说明、康复锻炼步骤、饮食禁忌等内容,一笔一画变成浅显易懂的漫画。 一名即将出院的心梗患者拿着吴国英手绘的《心脏康复手册》笑着说,“以前医生说的话总是左耳进右耳出,现在看着这些画,连我不识字的老伴都能给我讲得头头是道。” 在桐乡一院,吴国英的手绘作品随处可见——电脑屏保上是温馨的健康提醒,宣教墙上贴着生动的疾病知识图解,就连洗手间里都挂着《大小便标本采集步骤》漫画指南。这些色彩明快、形象可爱的画作,让原本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以漫画传递“治愈”力量 前段时间,桐乡一院的心血管内科病房,来了一名88岁的“老烟枪”。这名心脏装有6个支架、刚安装起搏器的老爷子,始终戒不掉几十年的烟瘾。 吴国英洞悉了老人的需求后,手绘了一张逼真的香烟图,尝试让患者“望图止瘾”,并配合剪断了的香烟,让老人嗅味看图解瘾。看着熟悉的烟盒,闻着久违的烟草味,老爷子像个重获心爱玩具的孩子,“我这俩‘不通气’的鼻孔,就认得这个味儿!”令人欣慰的是,解了“心瘾”后,老爷子不仅主动交出了香烟,还恢复了食欲。 1986年出生的吴国英,在护理岗位的17年里,用双倍的温暖照亮了患者的康复之路。她的艺术天赋要追溯到小学一年级的那个午后,美术老师的一句“你画得真生动”,在她心里种下了美的种子。从此,彩铅勾勒童年,水彩晕染青春,如今的“手绘+数码”上色则记录着医者仁心。 在病房里,她是严谨细致的“吴护士”;在画板前,她是捕捉温暖的“记录者”。如今,两种热爱相互滋养,让她更好地成长——绘画培养的敏锐观察力,让她能更细致地察觉患者需求,护理工作中积累的生命故事,又让她的创作更具温度。 有人笑称她是“被护理耽误的漫画家”,吴国英却说:“正是护理工作赋予我的感动,才让画笔有了灵魂。”在吴国英的画笔下,冰冷的医学术语有了温度,复杂的治疗流程变得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