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老师支招缓解家长“升学焦虑”
|
||||||||
|
||||||||
| ||||||||
今年9月,市民李女士的儿子即将迎来初中生活,她家孩子的性格比较活泼,课堂上自制力较差。李女士询问了身边的很多家长,但每个家长的选择、想法都不一样,这让她越发迷茫了,各种担忧席卷而来。 初中的学习方式是怎么样的?家长焦虑的心,如何安放?最近,记者采访了2名初中的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更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丰子恺学校常务副校长冯杰亮表示,初中知识的学习侧重思维能力,更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例如科学学科,很多小学阶段的孩子是通过背诵知识要点进行学习。但到了初中,若继续使用传统的背诵知识提纲的形式,就算背得再熟练,也不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学生进入初中,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因此,听课笔记、作业订正尤为关键,同时学生也要注重课堂效率、作业质量以及错题归纳等学习方式。 每所初中学校在欢迎初一新生之后,都有一些类似慢教育的活动,比如带学生参观学校等,让他们能逐步适应初中生活。 “开学阶段,我们会让老师们在课堂上放慢讲课节奏,还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心理教育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其实,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推出不同的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存在感、兴趣感和快乐感。”冯杰亮表示,家长不用过于焦虑,更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子女,要多给予他们信心。同时,可以利用暑假,多与子女进行陪伴交流,培养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拓宽视野,为开启初中新生活做好准备。 与其盲目焦虑,不如扎实培养好习惯 在教育一线工作20多年的唐慧娟,是桐乡市高级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也是嘉兴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每年她都会遇到很多家长前来咨询,他们的焦虑主要集中在初中学科变多、在校时间变长以及初中作业较难、孩子青春期不听话等方面。 在唐慧娟看来,家长与其没头绪的焦虑,还不如培养孩子的整理物品、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整理能力较弱,经常丢三落四,找不到练习卷、书本更是常态,但学习知识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路,可以通过培养好习惯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她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下优秀学长、学姐们的书房,观察别人是怎么做到忙而不乱的同时,又保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其实孩子进入初中后的人际关系、同伴力量也很重要。”唐慧娟表示,进入初中后,学生会特别重视同伴关系,同伴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交友情况也需要关注。 此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要用“开放式沟通”替代“评判式询问”,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引导他们积极、阳光地迎接每一天。趁着暑假来临,不如和孩子好好相处,积极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家成为孩子坚强的依靠和心灵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