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小小农学家”,开启乡村探索之旅
|
||||||||
|
||||||||
| ||||||||
孩子们听讲解。受访者供图 走进大棚采丝瓜。 “抽丝、绞丝、整经、织布,从一个小小的蚕蛹到一件柔软精美的蚕丝制品,需要经过精细的操作……”7月8日,河山镇八泉蚕乡风俗体验馆内,近20名小朋友围在古老的蚕匾前,一边观察着蚕匾上密密麻麻的蚕茧,一边认真听着讲解员的介绍。 在听完讲解后,一名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坐上木质织布机,在老师的指导下,双脚轻轻踩动踏板,双手配合着拉动梭子,随着织布机“吱呀吱呀”的节奏声,丝线交织成布,整个体验馆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河山镇“蚕韵匠心·桑田探源”蚕桑研学路线中的精彩一幕。 除了体验蚕桑丝织技艺,小朋友们还来到河山镇东浜头村双创中心、五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观蚕桑“绘画大系”展、体验蚕画手工……在一幅幅与蚕桑文化相关的绘画作品中,了解桐乡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通过亲自动手,表达对传统蚕桑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蚕桑文化,体验了基本的织造技艺和蚕茧画,觉得非常有趣。”12岁的赵顾说,通过这次研学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期待未来能够多多参加研学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前一天的“禾风阡陌·躬耕乐享”农耕研学路线中,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播种、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农民的辛勤劳作,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也让他们了解了“一碗饭”背后的科技理论与生活哲学。 今年,河山镇联动镇、村、社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激活乡村博物馆、伯鸿书屋、文化礼堂等阵地资源,创新推出了“蚕韵匠心·桑田探源”蚕桑研学路线、“禾风阡陌·躬耕乐享”农耕研学路线、“非遗传音·匠心永续”非遗研学路线、“护苗‘童’行·安全相伴”安全教育研学路线和“红心砺行·强国筑梦”打卡学习强国路5条研学路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与乡村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创新乡村教育模式,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探索出一条创新的乡村教育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质,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河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