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的政策解读
|
||||||||
|
||||||||
| ||||||||
为深刻吸取近年来建筑保温材料及动火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教训,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省安委会制定印发工作通知,部署开展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目的是通过系统整治,有效解决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及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工作目标: 2025年开展集中整治,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关键,厘清工作责任,完善工作制度,优先遏制增量,有效治理存量;2026年持续深化整治工作,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完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落实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各环节安全水平。 整治重点: (一)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聚焦动火作业各环节安全管理,明确10项管理措施。 一是按照“谁的场所谁管理,谁动火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 二是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未落实有效防火分隔、风险告知等相关措施的,一律不得动火作业。 三是要求涉及动火作业的小型工程,应当依法实行备案管理,公开备案信息。 四是要求单位建立完善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内部审批程序。 五是从事电焊、气焊、气割的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并具备安全技能。 六是严格动火作业现场管控,动火作业必须符合《焊接与切割安全》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作业期间严格做到“六必须”安全措施。 七是强化动火作业监管执法和行业指导督促,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八是强化警示曝光,定期曝光动火作业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九是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机构监管,坚决整治培训弄虚作假、考试“放水”等乱象。 十是强化国家标准约束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推动“加芯赋码”“一机一码”等技术改造,推动建立动火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供需平台。 (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聚焦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外墙外保温以及冷库、室内冰雪场馆内保温等应用领域,重点整治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针对生产流通产品质量问题,加强生产质量管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标准。 二是针对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规范产品出厂检验检测,严格施工进场检验检测,强化监督制约。 三是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建设施工违规违章问题,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严把施工质量关,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控,严格验收把关。 四是针对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常态开展排查,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五是针对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强化使用环节协同监管。 六是针对溯源追责力度不够的问题,加强源头信息追溯,强化信用监管,严格事故倒查追责。 七是针对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如发现违规动火作业和违规使用建筑保温材料等问题隐患,请拨打12345政务便民热线、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