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中医院“王牌科室”专啃“硬骨头”
|
||||||||
|
||||||||
| ||||||||
为患者进行手术。 医生在查房。 科室合影。 在桐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设有6楼东、西两个病区、共计100张床位。作为医院的“王牌科室”,虽然规模在扩大,但是面对市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床位资源始终较为紧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骨伤科年门诊量超过5000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000多人次,完成手术3000多台,技术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深受桐乡市民信赖。 “自搬迁至新院区以来,不少周边县市的患者慕名而来,骨伤科的就诊量持续增长,月均增幅稳定在20%左右。”医院骨伤科主任姚志宏介绍,为应对持续增长的就诊需求,科室下月将新增一个病区,增设50张床位,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 这样的发展态势,源于科室70年来的深厚积淀。自1955年建院以来,该科便打造了一支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团队,设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手足显微等三大亚专科。从1997年桐乡市骨伤科治疗中心,到2011年嘉兴市重点学科,再到2018年省级重点专科,每一步跨越都见证着中医院骨伤科诊疗实力的提升。 如果说脊柱外科是科室的“技术高地”,那么UBE技术(双通道钥匙孔手术)的应用则让这个高地更加耀眼。近日,该科室成功完成了嘉兴首例UBE技术下颈椎后入单开门手术,进一步展现了骨伤科团队在脊柱微创领域的技术实力。 患者今年80多岁,曾因车祸导致颈部脊髓损伤合并颈椎椎管狭窄,出现四肢肌力下降、上肢麻木刺痛等症状。姚志宏及其团队创新采用UBE(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下颈椎后入单开门手术,仅通过5厘米微小切口就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以内。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此次的微创技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第2天查房时,患者上肢功能已明显改善,她惊喜地说:“手指不麻了,没想到手术后恢复这么快!” 从2015年成功开展椎间孔镜技术,到2020年引进UBE技术,该院的脊柱亚专科已形成完整的微创技术体系,建立起从保守治疗到各类微创及开放手术的完整治疗方案,可根据病情选择最优术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传统单通道内镜就像通过锁眼看病,处理椎管狭窄时往往力不从心。”姚志宏主任解释,UBE技术则像开了两扇窗,一个观察窗保证视野清晰,一个操作窗让器械灵活施展。 该院骨伤科不仅在脊柱微创领域屡创佳绩,在关节外科方面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DAA微创全髋置换技术(经肌肉间隙入路的微创术式)的成熟应用,使该科室的关节置换手术正式迈入“日间手术”时代。 近日,一名70岁的患者因晚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接受治疗。骨科副主任朱跃明团队为其施行DAA微创手术,手术仅用时1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6小时,患者可在助步器辅助下行走,24小时内顺利出院。 “这就像给汽车换零件,不用大拆大修,通过小窗口就能完成。”朱跃明介绍,该技术仅需8厘米切口,通过自然肌肉间隙操作,避免传统手术需切断肌肉的创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优势,成功实现“当天手术、次日出院”的快速康复目标。 在手足亚专科领域,该科室同样积累了丰富的复杂创伤救治经验,涵盖严重多发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等疑难病例。团队还熟练掌握带蒂皮瓣移植、游离皮瓣移植、功能重建、断肢(指)再植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在足踝畸形矫正、糖尿病足及褥疮修复等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也硕果累累:累计承担省市级课题30余项,其中省级课题12项,获国家专利6项,发表论文50余篇。这些创新成果正在不断转化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强劲动力,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从“一根银针治百病”到“微创技术显神通”,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用70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动人篇章。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生命故事被改写,每天都有新的医疗奇迹在诞生。这支永不止步的团队,正用仁心仁术守护着桐乡百姓的骨骼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