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桐乡这些地标,出自这位“城市画手”
发布时间: 2025-07-15  08:11 来源: 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打印



陈宇波(右一)实地查看项目现场。

桐乡市全民健身中心、未来广场、万象汇、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丰子恺艺术中心、中共桐乡市委党校、“两河一湖”……这些都是桐乡人耳熟能详的标志性项目。你可能想不到,这些项目的“诞生”,都离不开一个人。这位隐藏在幕后的“城市画手”,他就是桐城集团规划管理科负责人陈宇波。

陈宇波是“老规划人”了,他和桐乡的城市规划打交道已经20多年,每天在做的事,就是绘制项目蓝图,并让它们加速跑起来。他像个“老父亲”一样,见证并参与了许多桐乡地标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365天压缩到240天,这是陈宇波创下的成绩。

2018年,中共桐乡市委党校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1.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3万平方米,建设教学楼、报告厅、行政楼、综合楼、学员餐厅等。如此大的工程,从谋划、选址、设计,到破土动工,仅用时8个月。

陈宇波所在的规划建设科是项目落地的“第一道门槛”,规划审批效率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速度。“时间的压缩,来源于‘两条腿走路’。”在他的主导下,技术文件和行政手续齐头并进,一方面紧盯项目设计环节,一方面抓牢与发改、财政、资规、建设等部门的协同,仔细梳理手续流程,最终“抢”出了4个月的时间。

这不仅创造了“桐乡速度”,更是形成了重大项目审批的工作经验。之后,各个重大项目都以此为范本,整条审批链都提速了一个等级。

据发改口径统计,一个项目从前期规划到正式开工建设,要经历129个环节,环环相扣。但陈宇波已经能“算”出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再倒排时间表,反向催促。

按理说,项目要“快”,负责人的性子也得“急”一些。可陈宇波做事不紧不慢,有自己的节奏。

在桐城委、桐城集团以大手笔谋划“411工程”对主城区进行开发建设的这一年,总投资超百亿元的100个项目在主城区“多点开花”,而所有项目前期的规划、审批、设计环节,都需要陈宇波经手。回想起最忙碌的时候,陈宇波仍是笑眯眯的,仿佛说的不是什么费劲的事,“一个星期要开20多个会,这么厚的A4大小的本子1年用掉了4本。”

事情越是多、越是杂乱,陈宇波就越是淡定。这一份淡定,源自他对所有工作充分掌握的底气,“当所有事情堆积在一起,心中有大局、抓重点很重要,分开慢慢整理,效率和准确率反而更高。”

但陈宇波有时候也很“急”。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层高50米,设计图看起来就像是“大盒子里套了几个小盒子”,十分精致,却遇到了消防规范超限的问题。“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恰逢疫情期间,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线上联系沟通,组织视频会议论证。前后历经3个月,一遍遍地修改、调整,总算是把难题“啃下来”了。

今年,又有一大批项目正在陈宇波手头进行规划审批,如备受桐乡人关注的园林路时尚休闲商业街区工程,振兴东路、茅盾东路东延项目,梧桐里南门商业街区项目等。明年主城区要谋划什么标志性项目,这位“老规划人”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一份份匠心独运的规划蓝图,一个个精准落地的标志项目,拉开了桐乡主城区的发展框架,激活了整座城市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能。20多年来,陈宇波见证并参与了桐乡从一个小县城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历程。“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变成现实,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陈宇波说,自己将继续扎根一线,用规划的“温度”和审批的“速度”,为桐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