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阳光玫瑰”成7月“顶流”
|
||||||||
|
||||||||
| ||||||||
工人正在采摘“阳光玫瑰”。 暑气日渐攀升,濮院镇新妙智村大圣果蔬农场里,最早一批“阳光玫瑰”已攒足甜意,迎来成熟期。7月16日一早,记者走进农场时,现场一派火热场景,采收人员穿梭在葡萄架下逐串挑选采摘,不远处的分装区被撂得高高的葡萄筐层层包围。 “一早就收到500箱订单,现在全员都在赶工备货。昨天一天发出了1400箱左右,算下来销量超1万斤。”农场负责人沈金跃告诉记者,受市场行情下滑影响,今年来农场“包棚”下单的大客户明显少了,葡萄主要流向水果批发市场。原本,他还担心销量会受影响,没想到实际比预想中旺多了。 一串串“阳光玫瑰”沉甸甸地从藤蔓间垂落,果粒挤挤挨挨地簇拥着,紧绷的果皮上,原本的翠绿已晕上淡淡的暖光色调,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咬下一口,脆嫩的果肉瞬间“炸”出馥郁的花香,随之,香甜的汁水慢慢漾开。 “我们现摘的每一串,都保证底糖在16度以上。”沈金跃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偏少、升温又早,正好给葡萄生长创造了绝佳条件,上市时间也比往年提早了7天左右。 但显然,天气并非果子“不愁卖”的核心原因。 在大圣果蔬农场,从亩产到单串重量,都有着精细到极致的管控——亩产控制在3000斤左右,每一串控制在2斤上下,大约60颗果粒。 这样的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每颗葡萄都能均匀吸收养分。 记者还注意到,葡萄树主干上有一圈圆环状的剥皮痕迹。沈金跃介绍,这是传统的环剥技术,在枝干适当位置剥去一圈树皮,能暂时阻断叶片制造的养分向根部运输,让更多养分集中供给果实,加快糖分积累和成熟。“但这活儿得‘拿捏’好分寸,深度、宽度差一点都不行,不然容易伤了果树,反而影响后续生长。”沈金跃补充道。 精准的水肥管理,环剥的细节把控,疏果的疏密有度……正是这些从土壤到果实的细碎把控,最终凝成了“阳光玫瑰”的高品质。 “我们专注于做品质,接下来还是要继续把这个品类做好。”在沈金跃看来,虽说“阳光玫瑰”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但市场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不会消失,只要坚持在品质上深耕,就一定能被市场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