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桐乡:抢跑新材料赛道 奋力打造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
发布时间: 2022-11-21  08:54 来源: 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打印



近年来,桐乡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策部署,围绕新材料主导产业,形成以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钴矿原料-正极材料-锂电池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矿石原料-玻纤制品-复合材料)、差别化及高性能化纤(炼化-石化-聚酯-纺丝-加弹)为代表的特色新材料全链条式发展格局。全市新材料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8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800亿元,总量领跑全省,龙头企业数居全省八大新材料产业集群首位。玻纤产能全球第一,钴产品生产全国第一,化纤产量约占全国10%。新材料上市企业年报主营收入总和达到1590亿元,三年内增长65.2%。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桐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一、强化主体培育,打造新材料品牌产业集群

一是引导龙头企业深耕细作,炼就“单项冠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桐乡新材料品牌。桐昆集团的涤纶长丝,新凤鸣的聚酯长丝,巨石集团的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恒石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华友的四氧化三钴等7家(项)入选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二是实施企业培育“壮腰工程”,壮大产业集群。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金桐基金,依托“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加快腰部企业成长。目前,桐乡材料产业共拥有省级雄鹰企业5家、隐形冠军1家、国家级“小巨人”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三是加快重大优质项目招引,持续提质扩量。今年以来,新材料产业共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约542.3亿元,百亿元投资项目2个,华友锂电投资201.4亿元年产40万吨锂电三元前驱体联动5万吨三元材料一体化绿色智造建设项目落地。

二、强化创新驱动,建设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一是加大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力度。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领军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全市新材料领域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研究院15家。新材料领域拥有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大容量聚酯长丝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巨石为核心建立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共同体,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整条产业链改造提升后增加值率达到63.5%,盈利能力提升超50%。二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研开发在全球、成果转化到桐乡的全球科创合作网络,加速大院大所技术成果在桐乡产业中的试点应用。三是深化域外科创“飞地”合作。依托深港、杭州、武汉,借力中心城市创新资源,以及北美、澳洲等一批域外创新中心,加强人才、科技和资本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

一是构建融通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利用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搭建融通型的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加强产业链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管理等产业生态应用,实现上下游产业可靠运行、提质增效。2017年数字化改造以来,高性能纤维能效水平累计高出全国平均15.5%。目前,已创建省级“未来工厂”企业3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8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新凤鸣“凤平台”入选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材料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二是打造“产业大脑”成为数字化2.0样板。借助“乌镇超算”“化纤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本土技术能力,协同数字化智库企业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努力构建内外结合、融合发展的产业大脑生态圈,推动产业集群工艺、产品、装备和环保整体升级。目前,已开发上线产业声呐、智慧能耗等12个应用场景,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个。三是政企携手培育数字化团队。鼓励大集团成立独立运营的数字化服务公司发展,提供行业级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协作,覆盖软件、平台到智能硬件的“互联网+制造”应用服务,提升整条产业链信息服务支撑能力。引培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50家,年产值超7.2亿元。以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带动政府与产业界、顶层设计与企业实践的有效结合。CIO制度实现亿元企业全覆盖,培育省级以上首席信息官5位。

四、强化要素保障,厚植新材料产业发展沃土

一是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工业园区有机更新等攻坚行动,为新材料产业提供要素资源保障。持续完善金融服务,健全银行、担保、保险三方合作的投资风险分担机制。出台每年5000万奖励资金的企业培育专项政策,设立80亿元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2021年兑现企业技术改造年度奖补资金8447万元。二是创新产业人才引育模式。发挥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资源等优势,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数字工匠”和卓越工程师。目前,已引育国家级高端人才75名、省级高端人才89名,新凤鸣成功聘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夏普莱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前沿材料生态园内建立院士工作站7家。三是提速提效重大项目建设。市主要领导抓建设进度、抓问题破难,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展工业项目阶段化节点化管理,发挥“VIP组团服务”“信服三早”等服务品牌,提前介入、有效推动新材料先进制造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