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公开目录 > 乌镇镇 > 报告统计 > 统计数据
索引号: 001008004005092/2022-130843 发布机构: 乌镇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2-02-11
组配分类: 统计数据 文件编号:
2021年乌镇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2-03-03  10:24 来源:乌镇镇 浏览次数: 打印

2021年,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全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镇经济承压前行,稳中向好、好中提质,交出了高质量发展靓丽成绩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1.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39.53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0.3%,其中:工业增加值25.78亿元,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8.31亿元,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4:43.5:53.1,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38万元,较上年增加2.20万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镇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5.40亿元,较上年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3.27亿元,较上年增长2.6%;牧业产值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8%;渔业产值 0.23亿元,较上年增长9.5%。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17万亩,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0.2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08万亩。全年生猪饲养量0.22万头,湖羊饲养量4.81万头,家禽饲养量100.34万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排泄物资源利用率100%。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总产量

较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总产量

较上年增长%

油菜籽

403.1

41.3

园林水果

3159.1

-2.4

蔬菜

88224.7

9.6

肉类

1551.2

-30.2

杭白菊

519.8

-9.5

棉花

52.7

-18.7

烟叶

141.9

-1.0

蚕茧

630.2

2.5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改造提升3400亩高标准农田,覆盖15个村;建设完成“寻桥访儒农耕路”镇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和市级“沃野乡趣永新路”乌镇段美丽乡村精品线,启动陈家村民石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全年建立晚稻千亩高产示范方1个、百亩示范方3个、“三新”技术试验示范18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户48户; 新建泵站1座,改建泵站5座。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3万千瓦。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年新申报桐乡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 、粮油合作社农机机库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2个;成功申报桐乡市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创建三星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家、二星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家;申报产业化直接补助类项目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完成150.12亿元,较上年增长18.6%,两年平均下降0.1%;实现工业增加值25.78亿元,较上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3.2%。

规上工业质效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13亿元,较上年增长19.0%;实现营业收入93.10亿,较上年增长21.6%;实现利税4.82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其中实现利润3.05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实现增加值17.61亿元,累计增速8.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6.9%,万元增加值能耗0.52吨标准煤/万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3.9元。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较上年增长%

  罐头食品

21360

0.82

  印染布

万米

4432

12.12

  服装

万件

1178

0

  光电子器件

万只

16168

-33.62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12

14.46

企业规模稳中有升。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新增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7家;年末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29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企业2家。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0亿元、4.34亿元、11.03亿元,增速分别为74.1%、19.0%和11.6%,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高出65.5、10.4和3.0个百分点。

退散进集精准发力。全年整治“低散乱污”作坊60家,整治提升企业64家,高能耗整治提升9家,高排放整治提升4家,低产出企业整治提升4家;腾退低效用地 401.3亩,新(改、扩)建小微企业园1个,小微企业园新(改、扩)建标准厂房竣工面积3.9万平方米。

建筑业增速上涨明显。年内,拥有建筑业企业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4%,两年平均下降2.4%。建筑业占GDP比重为15.13%,较上年提高4.2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7亿元,较上年增长23.79%,两年平均增长6.37%;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完成18.07亿元,较上年增长293.63%,两年平均增长80.58%;服务业(含房地产)投资完成38.10亿元,较上年下降6.58%,两年平均下降7.05%。

高新和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2.82亿元元,较上年增长39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6%,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增长561.8%,占工业生产性投资比重为89.4%,两个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30.4和36.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22.43亿元,较上年增长412.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9.9%,其中数字经济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增长595.6%,占工业生产性投资比重为88.4%,两个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30.3和38.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年末全镇在库房地产开发企业12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71亿元,较上年下降24.7%,其中建安投资11.56亿元,较上年增长97.9%。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09.61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5.4%;商品房销售面积23.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41.3%;商品房销售额36.01亿元,较上年增长56.7%;房地产业工资总额0.51亿元,较上年增长20.5%。

五、服务业、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服务业经济稳步复苏。全年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含房地产)116.08亿元,较上年增长37.9%,两年平均增长25.9%。其中:限上批发业营业收入25.25亿元,较上年增长11.8%;限上零售业营业收入2.26亿元,较上年下降11.6%;限上住宿业营业收入1.51亿元,较上年增长9.0%;限上餐饮业营业收入0.17亿元,较上年下降3.1%;其他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9.04亿元,较上年增长55.7%。

进口贸易额大幅下降。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16亿元,较上年增长0.3%。其中出口额25.46亿元,较上年增长5.6%;进口额0.70亿元,较上年下降64.4%。

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全年引进市外内资21.16亿元,较上年下降10.5%,其中数字经济到位资金10.21亿元、利用长三角项目实到资金12.27亿元。新引进备案亿元及以上项目6个,其中超10亿元以上备案项目1个。当年新增内资备案投资项目8个,其中数字经济新增内资备案投资项目7个。全年新增合同外资9489.0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1.3%;实到外资2164.97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19.8%;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100.0%。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个,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1个。

六、旅游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

旅游业保持恢复态势。乌镇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331.54万人,较上年增长24.6%,两年平均下降36.3%;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3亿元,较上年增长123.0%,两年平均下降9.8%。

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年内新注册互联网及相关企业122家,注册资金8.44亿元;年末累计1165家,累计注册资金1141.0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85亿元,实缴税金1.3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3.1%、18.9%。全部互联网及相关企业中:软件研发、电子商务、互联网媒体、金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比重为45.5%,企业服务、服务平台等咨询类比重为21%,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游戏动画等生活咨询类比重为27.1%,其他比重为6.4%。

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壮大。年末共有数字经济企业527家,较上年末增加43家,其中:工业企业30家,较上年末增加6家,服务业企业497家,较上年末增加37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71亿元,较上年增长32.5%, 实缴税收0.74亿元,较上年下降12.3%。年内新增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3家,累计13家;新增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2家,累计6家。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38亿元,较上年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亿元,较上年增长44.8%,实现财政可支配收入12.79亿元。

存贷款余额增幅明显。年末,全镇各大银行各项存款余额98.06亿元,较上年增长14.7%;贷款余额116.55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1.51亿元,占贷款比重为27.0%),较上年增长30.2%,其中年内新增贷款20.57亿元,较上年下降15.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继续深入。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累计34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7家。全年新申请专利52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年内新增有效专利65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3件,外观专利12件;年末拥有有效专利982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88件,发明专利308件。全年兑现创新券749万元。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专利107件,全市排名第七。浙江亿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企业自主研发增长较快。年内,全镇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4.64亿元,较上年增长134.9%;设置研发机构63个,机构覆盖率74.1%;研发经费支出上报企业71家,覆盖率83.5%。规上工业科技研发上报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99%,较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认定规上工业R&D经费2.04亿元,占GDP比重2.2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人才引进不断加强。全年自主培育国家级创业人才项目2个(首次实现乌镇及桐乡“零”突破)、创新人才项目5个;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嘉兴市级人才项目5个(其中桐乡2个推荐A+类的项目均来自乌镇),招引落地桐乡市级人才项目19个。

科协服务持续推进。全年乌镇院士之家新“进家”院士8名,累计46名院士“进家”。全镇有科普e站19个,科普教育基地17个,其中嘉兴级6个(其中2021年新晋3个),桐乡级11个;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培训1022人次; 开展 “三钱精神”青少年硬笔书法展暨《钱氏家训》诵读活动;新成立企业科协2家,累计6家;协办第3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镇现有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5所,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其中: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1113人,专任教师138人,初升高比例98.7%;小学学校3所,在校学生3175人,专任教师198人。省二标准幼儿园5所,省三1所,在园幼儿人数1951人,专任教师144人。省示范、现代化成人学校(社区学校)1所,教师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现有政府公共文体中心2个,图书分馆3个,农村礼堂书屋7个;辖区内30个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并实现26个村文化礼堂和4个社区文化家园全覆盖。建有文化志愿者队伍31支,镇级“三团三社”6个、村级“三团三社”46个。全年共承办党委政府制定的文化活动56场,落实“158”工程522场;组织送戏下村(社区)30场;完成跨区域文化交流活动2场;全年新创舞台类节目12个,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活动,获市级以上文体活动金奖7个、银奖12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所,分院1所,服务站15个;共有病床130张,卫生技术人员243人(含返聘8人),其中执业医师108人(含助理医师21人);全年实现业务收入8577.97万元,较上年增长2.9%。

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年内完成了陈庄村、横港村的省级百姓健身房建设,完成陈庄村、横港村、陈家村、南王村、浮澜桥村的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建设工程。全年共举办体育活动10场,参加桐乡市级以上的活动比赛17场,其中参加市老体协活动9场;做好全民健身指导工作,全镇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8名,较上年末增加26名。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年内,浙江(长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建设项目和桐乡市乌镇互联网自动驾驶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竣工;莲都公路泵站配套污水总管、董家新社区配套污水总管、互联网产业园基础配套工程、上塔庙路中段综合管线等均已完工;全长2公里的浮澜桥港景观绿道正式投入使用;改建乡道4条,总长约3.2公里,改造农村桥梁1座。

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全年完成82座农村厕所改造提升,横港村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提升工程列入省级五水共治案例,鸡岭浜垃圾堆点整治提升项目列入浙江省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治典型案例;持续开展河湖塘清淤工程,全年清淤河道9条,清淤7.13万方。

应急建设持续加强。常态化开展安全综合专项整治,全年共计检查企业1656家次,检查合用场所1732家次,检查沿街商铺、居住出租房等其他各类场所1136家次,共计发现问题隐患6897个,完成整改6531个。全年辖区内火警75起,较上年下降22.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呈负增长。年末全镇户籍人口85668人,较上年末减少813人,其中男性41660人,女性44008人,占比分别为48.6%和51.4%。新居民人口34396人,较上年末增加1912人。全年出生人口501人,出生率为5.85‰;死亡人口744人,死亡率为8.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83‰,较上年末下降2.81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66%,出生人口性别比100.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53元,较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09元,较上年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6。人均储蓄存款余额77482元,较上年增长13.9%。

社会保险不断完善。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2%,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9.62%。全年累计受理办结逾90个社保医保项目,办理业务量逾11560人(企)次;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93人,受理企业单位参保新开户57家。

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全年发放失业金及失业补助金930人;发放春节前后老员工返桐补贴与新员工来桐就业补贴15.8万元,惠及12家企业、158人;发放高层次人才五项津补贴111万元,惠及75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发放各种项目制培训及补贴170.64万元,惠及4家企业、1461人;开展多种形式人才招聘与对接活动7场次,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证及竞赛活动12场次。

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改造1家,2.6万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89.6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桐乡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

(4)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根据公安年报整理。

(5)研究与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