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8号议案转建议的答复 | ||||
|
||||
汤展亮等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全力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的议案转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接近40万,中心城区每日停放需求超过30万辆,相对应市区停车泊位仅16万余个,尤其在学校、医院、菜市场周边,由于前期规划建设时内部车位配建、周边公共停车建设不足,加上停放时间相对集中,增加停车压力,部分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次干道上,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交通畅通。对此,桐乡市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科学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群众出行,加快破解“停车难”痛点。 一是应划尽划,增加道路公共停车泊位。按照“科学利用、因地制宜、应划尽划、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各区域机动车停放需求、盲道设置、交通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交警、建设部门对公共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全力推进市区路内停车泊位施划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沿街市民停车需求,近三年来共新增道路公共停车泊位8500余个。此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通过在吾悦广场等商圈设置了绿色停临时车位,在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道路施划“绿色车位”停车带(限18:00-次日7:00停放),在学校周边设置学生接送专用临时车位或限时车位等措施,解决学校、商场、小区周边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牵头公共停车场(泊位)建设。按照“能建则建”“应建快建”原则,2021年起加速推进《市区公共停车场(泊位)建设提升三年实施计划》,推动实施14个公共停车场(含公建配建)建设项目;利用市区零星闲置土地建造临时停车场(泊位);推动实施屠甸路北侧场地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新世纪公园立体停车楼、振兴路机械式停车库等立体停车场(库)项目建设,推动利用小区改造增加停车泊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预计2021年-2023年期间实现新增停车泊位10000个以上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941个。 三是智慧建设,推出智慧停车诱导服务。建设桐乡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去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一年多来,已完成了全市3万余个停车泊位的数据接入工作,今年年底车位接入量将突破5万个。实现了市区公共停车场智慧化升级改造,通过打造“桐易停”车主交互平台为超过13万市民提供了智慧停车缴费、无感支付、车场余位查询、目的地推荐导航等系列停车服务。市民通过“桐易停”的“停车地图”功能,实时查找目的地周边停车余位和停车收费信息,并可实现“一键导航”,减少车主出行因找车位浪费在路上行驶的时间,进一步提升停车体验感。 四是盘活车位,调整道路停车收费标准。今年1月启动市区一类区域道路停车泊位收费全覆盖工程,目前已新增24条停车收费道路共1494个停车泊位。3月,市区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调整,延长了免费停放时间至30分钟,提高了长时间停车费用,促进车辆“短停快走”。新增收费路段停车泊位周转率平均提高4倍,进一步盘活停车资源。 五是错时共享,开放机关单位停车资源。充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内部停车空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对外开放的实施方案》,除重点安保部门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单位外,市区具备条件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将院内已有停车场和空闲场地的临时停车场,在非上班时间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实现政府资源对社会实行错时共享,开放停车位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各单位停车位总数的70%(目前受疫情影响和防疫需求,部分单位暂不对外开放)。 接下来,我市各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一步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提高智慧管理水平、优化停车服务体系,全力破解我市停车难问题,为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而努力奋斗。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关注,欢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6月16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