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
||||||||
|
||||||||
| ||||||||
你玩过手机上的农场经营类游戏吗?手指轻点,即可自动播种、浇水、采摘、运输……在桐乡乌镇的这家5G农场里,依托一辆辆形态各异的“小坦克”,这样颠覆性的种地场景正在上演。 走位最灵活的是全场景数据采集机器人,形似一辆小坦克,水泥地、田埂路任意来去。它的工作有点像是车间里的巡检员,负责记录农场光照、温湿度等各类数据。“这台机器人还有‘探针’装置,扎入土壤几秒钟,即可检测出土壤中氮磷钾等数据。”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工程师王祖怡介绍。 身高最高的是智能采摘机器人,利用视觉识别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番茄的成熟度,进行正确采摘。 传统农业往往“看天吃饭”,地种得好不好全靠农民自身经验。一套智能补光“神器”可以依据农作物在发芽、生根、结果等不同环节对光照的需求,提供更为针对性的光谱,让农作物美美成长。 此外还有植保机器人、户外无人机、运输机等,几乎覆盖了农作物栽培全过程。而加以物联网和5G的运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得以实现可视化监控与数据管理,让农业生产智能又高效!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机器人还是自主研发,配件均是国产。 这些“小坦克”的工作地点就在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内。这里坐落着一座座智能玻璃温室,总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温室内有着长势喜人的番茄等农作物以及通风、遮光、灭虫等各类智能种植设备,现场工作人员不过七八人。 数字农业结出的“果实”也格外香甜。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的网红产品是一款名为“嘉红100”的口感风味番茄,一亮相就拿奖拿到手软,畅销国内外。在今年5月举行的“浙江农业之最番茄擂台赛”上,“嘉红100”中大果型番茄还一举拿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等奖、综合品质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3个奖项。如今,“嘉红100”在山东、新疆、浙江等地均有种植,客户复购率很高。 而这仅仅是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落地乌镇后“迈出的一小步”。身处这方大有可为的数字农业集聚区,博览园的雄心壮志不止于此。 “我们和浙江、山东农科院以及湘湖实验室都开展了合作,并且建成了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引进2名博士,专攻土壤改良、农作物补光等研究方向。未来还想继续引进更多博士,往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表示。 数字农业集聚区,是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最接地气的区域。在这里,除了有化身农民伯伯的机器人,还有更美好的诗与远方。 陈庄村曾是桐乡远近闻名的“养鸭村”,如今已形成了一二三产相融互促的新局面,彻底解决了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村里新增露天电影、竹编艺术馆、匠人工坊、传承学院等业态,引进智慧农田、智慧水质检测、智能垃圾分类等系列数字乡村元素。 陈庄村未来将重点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饮、非遗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真正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型提升。 据了解,乌镇还计划建设农业综合体,规划有数字牧场、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利用“互联网+”延长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条,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新的智慧农业乌镇模式;同时进一步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构建完善的农旅产业链。 聚焦乡村振兴,小镇正在着力建设集丰产丰收、美丽田园、绿色生态、智能智慧为一体的“三生融合”示范样板区。 在乌镇,数字乡村的新农村图景正日渐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