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线上跑”代替“人员线下跑”
|
||||||||
|
||||||||
| ||||||||
“以前,投标企业需要搬着厚重的标书,从不同地方赶到开标现场,直至评标会议结束才能离开。有些外地企业可能还需要支付交通、住宿、餐饮等费用,费时又费力。”市政务数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在桐乡,招投标现场“走”上了云端的网上开标大厅,“数据线上跑”代替“人员线下跑”。 投标人只须在系统上传电子投标文件,并通过在线解密、网络直播开标现场和在线询标,应用电子签名、电子签章、辅助评标工具等新技术,就可实现“全程网办”。 “招投标从线下走到线上,评标过程的关键堵点也得以打通,有效地避免了横向围标、纵向串标等乱象的发生。”据介绍,我市搭建的远程异地多点系统,评标采用“主场+副场”模式,评标专家通过省库随机抽取,在各自所在区域的交易中心,通过系统实现区域协同、数字文件即时传送、画面同步直播、语音实时交互、全程线上打分。对同一项目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评标专家远程同时评标,评标专家由“面对面”转向“背靠背”。 每次节省标书编制时间50%以上;每个项目可节省开标时间超70%;节约评标成本20%以上;全年可为各方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超亿元……“不见面”的招投标优势凸显。如何实现全市域覆盖?其中一个难点便是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招投标规范管理问题。小型项目往往存在施工地域分散,项目小而多,招标过程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为此,我市针对性推出小型工程不见面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小型工程项目网上交易“一网通办”。自此,一般项目从开标到评审确定中标候选人由原来的数小时压缩到15分钟,平均资金节约率从原来的10%提升到16%。 此外,便捷申请的电子保函代替了几十万元的投标保证金,真正为企业减负。自上线运行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以来,我市已累计为2723家企业成功开具电子保函14460笔,共释放保证金超25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以2023年招投标领域改革攻坚行动为契机,建立招投标改革攻坚行动多部门联席会商机制,通过迭代升级“摘牌即开标”,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改革,完善“多元化”智慧监管机制,创新招标代理新型管理模式,推进“评定分离”试点改革等方面,保障桐乡市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规范运行。 可以说,这场“面对面”变“屏对屏”的招投标背后,缘于桐乡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上持续改革攻坚。近年来,桐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从健全运行机制、提升信息水平、优化服务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交易监管等方面推陈出新,打造招投标营商环境 “桐乡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