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头条
跳出桐乡发展桐乡,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桐乡甜味“地瓜”,种在高速路上
发布时间: 2023-03-07  08:47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初春,伴随着晴好天气,人们的出游热情空前高涨。一条条高速路最先迎来自由流动的人群,感受到了他们身上加速释放的出行需求。

人们发现,一起被送上热搜的,还有路途上一个个“驿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些服务区还成了景点,甚至有旅客专门绕道去苏州阳澄湖、无锡梅村等服务区“打卡”。

“网红”服务区令人称道的背后,更值得探寻的是诸多“为什么”——

这些原本给过路人歇歇脚、上个厕所的地方,为什么成了网红?和旅游胜地不搭边的服务区,为什么不打广告还能大量引流?

解锁问题的这把钥匙,握在同一批“经纪人”手里。在遍布全国的1600多对对外发包的服务区中,约80%的承包经营权握在桐乡人手中。

他们以“路”为媒介,像地瓜的藤蔓一样,为汲取更多阳光、雨露和养分,向四面八方延伸,用“跳出桐乡发展桐乡”的身姿,留住过客,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滋养出发展“地瓜经济”的桐乡甜味。

“求变”的钥匙,

打开紧锁的发展之门

发展服务区经济,浙江是先发地。

30多年前,这个多山多水的地方,一段顺口溜流传甚广:

汽车跳,浙江到,过了大桥路更糟,车辆一堵没法跑,关上车门睡一觉。

“要想富,先修路”成为百姓的心声,“要快富,修高速”升级为时代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人把改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的目光,落在了高速公路上。

来自杭白菊之乡的几个桐乡农民,则把目光落在了高速公路边的服务区上。开通后的沪杭甬高速公路,车流量大,羡煞了在320国道沿线开店卖杭白菊的种植户吴荣千、李梅冬,他们想要改变——把国道的卖货模式,复制到高速路上。

这个想法有些大胆,还没人试过。

他们跟同乡合作,在沪杭甬高速的嘉兴—枫泾两侧服务区承包了几个柜台,专卖杭白菊。抱有同样想法的杭白菊种植户平汉明、沈建强,在沪宁高速梅村服务区承包了商场内一个杭白菊直销柜。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伴手礼,受到过路客青睐,也吸引越来越多同乡参与进来。

浙江人,总有求变的勇气。

这些“洗脚上岸”的农民,一边把杭白菊、小锅面、粽子等桐乡风味销成“爆款”,一边随着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奔波向前,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各地。

在我国高速公路网全长位居世界第一的大背景下,几乎跟高速公路建设共成长的桐乡“高服帮”,成为浙江发展“地瓜经济”的一个缩影——

30年后的今天,他们不动声色地占据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半壁江山”,把生意做到了除西藏和台湾外的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年总产值超200亿元。

尽管他们把发展的“藤蔓”延伸到全国各地,但“根”始终在桐乡。不仅带动了本地数万人就业,还在桐乡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建起了小圆满、中盛大厦、大通中心等总部大楼。做强总部经济的同时,他们还把商业版图拓展到服务业、乡村振兴等领域。

发展“地瓜经济”,桐乡甜在先发得以先至。但一个“早”字,不足以解锁服务区经济的成功密码。更准确来说,是桐乡人早早地用“求变”的钥匙,打开了头脑中那扇紧锁的门,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求新”的奥秘

让特色产业触达全国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瓜经济”,则是他对开放经济生动而深刻的阐释。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

跳出桐乡拥抱全国,我市的“地瓜经济”甜在“求新”。

产业是怎么壮大起来的?网红是怎么红起来的?有特色才能红。

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主打颜值。这个全国首个江南园林主题的服务区,依照园林典籍《长物志》《园冶》的记载,借鉴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的园林特色,建有涵碧、荷风、木樨、修竹4座迷你园林,伴有贯穿的景观河道。还将本地昆曲植入业态,让人“不入苏州城,尽览姑苏景”,仿佛置身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风景画里。

求新注重内外兼修。距离阳澄湖服务区30多公里的梅村服务区,主打体量。这个被称为“中国最豪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汉堡王、猫屎咖啡、DQ冰淇淋、不二原麦等国内外32家品牌入驻,让梅村与城市和年轻人走得更近。在这里,不光是为买瓶水或是上个厕所,还愿意花时间买手表、挑珠宝。

求新还注重差异化。镇江段的仙人山服务区以“从西津渡到秦淮河”为主题,打文化牌;常州段的芳茂山服务区用恐龙元素包装,“将恐龙牵进高速公路”;在南京段,改造后的黄栗墅服务区诠释“汤山印象、南京味道”主题……从中随便拎出一个,都能颠覆人们对于高速服务区“厕所+便利店+小吃摊”的刻板印象。

从顺应消费升级需求,把客流充分变现的角度,这些“网红”服务区不仅有颜值,更是凭实力出圈。实力的来源,就是这一群桐乡操盘者的求新与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善于与浪搏击的桐乡人,总是能把自己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洞悉市场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把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求质”的养料

滋养桐乡地瓜好味道

透过服务区,解锁桐乡“地瓜经济”的第三种甜味,是求质。

这些服务区在游客一边“哇塞”,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红”。

深究“网红”两个字,最初的引力是颜值,最终打动人的必定是真实体验。而贯穿始终的内核基因,是稳定的品质和服务。

破解快餐饮料贵、环境差等通病,网红服务区的矿泉水只卖1.1元一瓶,餐厅价格亲民,花6元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炒饭。配建的儿童游乐中心、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设施,有着直抵人心的圈粉魅力。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扛过3年疫情寒冬,各大服务区纷纷“翻红”,重新焕发生命力,许多服务区营业额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的七八成,一些省份、路段甚至上涨超五成。

这既是交通、文旅、消费回暖的信号,也预示着服务区经济经受住了质的考验。

事实上,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包括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内的公共服务场所,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网红”背后的“流量逻辑”,值得研究和借鉴——

我们既要找准干事创业的方法,也要扩展前进路上的视野,同时不能改变和丢掉的,是浓缩在骨子里求变、求新和求质的“魂”。

而这,也正是桐乡在深耕“地瓜经济”中,能始终抗住风霜、蓬勃生长的深意所在。

唯有如此,方能红在即期,也能红在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