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 |||||
|
|||||
蔡钰、朱丽娇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注“阳康”老人身心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此波疫情暴发期间,老年人群体较高的感染甚至死亡风险,严重危害着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鉴于此,我们从实施老人关爱项目,积极推进医康养融合发展,推出各类医养、康养便民服务措施等方面着手,保障“阳康”老人的身心健康。 一、深入实施老人关爱项目。一是实施特殊老人关爱应急智能服务。全面摸排及时掌握辖区内独居、空巢老人基本信息,并建立详实完备的独居空巢老人信息录入“e桐养”平台,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对400多名困难独居老人配备智能“安居宝”件套,实现无感监测、“一按直达”应急服务。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困难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中选择690人进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硬件入户、服务入户”的要求,对老年人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居家改造,并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专业服务。服务数据实时传输到我市“e桐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二是推进上门照护服务项目。大力推进长期护理服务。2018年起,引入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人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每月约20次护理服务,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对轻度失能老人,依托照料中心、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项目。出台《桐乡市中(轻)度失能居家老人上门护理服务“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委托桐乡市爱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长护险保障范围外的中度失能老人提供23项菜单式护理服务,累计开展服务1.5万人次。三是鼓励社会机构通过创新项目参与养老服务。依托“96345”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实施“点单式”居家服务,提供生活照料等6大类50余项居家服务,一个电话实现养老服务送上门,加盟养老服务机构达20多家。通过爱家、青桐树、合心等10多家社会组织,发动志愿者成立各级“为老”志愿服务队,建立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与养老服务场所对口联系机制,实现为老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的有效衔接。开展“红色同心圆,关爱空巢居”党员志愿者活动,为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红色代办、电话问询等各类服务。2022年累计开展为老志愿服务14.5万人次。 二、积极推进医康养融合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护理院+养老院”模式。全市取得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共6家,其中4家开办护理院,设置医疗床位239张,2家内设医务室。养老院内设护理院,如颐康养护院、凤鸣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洲泉镇养老服务中心、松龄雅达养护中心同步建成护理院,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医疗机构内设养老院,如打造高桥、濮院等医养结合中心,利用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闲置床位,拓展养老护理服务,重点保障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机构内设立医务室,方便在院老人简单就医取药。如和济颐养院、椿熙堂照护之家内设医务室,解决老年人门诊需求。二是推进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和深化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互助,目前,全市2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社区医生免费定期上门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爱活动。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爱活动。积极推进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建设,在梧桐街道、屠甸镇、崇福镇各选一个社区开展试点,对老年人开展心理调查问卷,筛选出高危人群、临界人群和一般人群派遣心理疾病专家对三类人群进行分类干预。 三、积极推出各类医养、康养便民服务措施。一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我市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28923份,在健康桐乡APP上设置健康档案模块,方便居民随时查询个人门诊、住院及体检记录,建立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病专档,方便居民随时查询随访记录,同时还设置了用药提醒、健康监测、BMI自测、健康百科等模块,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2022年,建立以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为切入口的桐乡市慢病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慢病“一网通办、闭环管理”,使慢性病人获得“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的健康保障,构建精密智控、精准施策的数字化卫生健康治理新机制。二是优化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划区域、细分工、明责任,将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服务更温暖、更便捷、更精准; 按照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精神,逐步以家医服务为抓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医防融合,通过人员队伍、服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绩效考核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三是在全市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按照老年友善环境、文化、管理、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建设,截至目前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家。切实推进老年人基层预约、就诊、转诊服务,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推进社区健康教育(2022年举办各类健康讲座1073次,受益人数49714人;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08次,受益人数22518人)。 四、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老护理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本地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开展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依托桐乡卫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近两年,共培训近3000人,其中有304人获得高级护理员证书,有107人获得“养老护理员和红十字救护员证”双证。目前,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6人。二是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晋升制度。落实入职奖补政策。根据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等情况给予适当的奖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护理行业列入各类人才遴选、最美评选和各级技能大赛项目。对获奖人员落实相应支持激励政策,并纳入“桐乡市技术能手”“桐乡市技术操作能手”评定范围。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三是实施养老护理员关心关爱。打通职业晋升空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尊重、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通过养老服务人才提升金牌照护普惠工程、金牌照护匠心工程、金牌照护孵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助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向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桐乡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0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市民政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