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特种兵”,炼成电池“金钟罩”
|
||||||||
|
||||||||
| ||||||||
给一颗心脏打造专属的“金钟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群雄逐鹿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支来自桐乡的“特种兵团”,正在直面这场高难度的挑战,并且已夺得多个行业第一。 这支“特种兵团”,就是嘉兴卡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涞科技),是一家从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发与大批量应用及制造的科技型公司,业务范围面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系统、轨道交通与航空等领域。 这场挑战的难度高在什么地方?远不是旁人所想象的给电池加个“壳”这么简单。“电池箱体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动汽车定制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卡涞科技工艺经理姚晓洪形容其为电池的“保镖”,不仅要保护电池在受到外界碰撞、挤压时不被损坏,还要做到防水防尘防腐蚀和耐高温,并且实现轻量化。 坚不可摧的同时,还得“身轻如燕”。卡涞科技把自己炼成了电池箱体领域的“特种兵”。首个“第一”的取得,秘诀是“早”。“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相应的技术,是国内第一批做复合材料电池箱体的团队。”姚晓洪的话语里,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抢占先机就意味着赢得主动,卡涞科技懂得其中的深意。 实际上,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箱体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形成了一条全新的赛道。跑着跑着,赛道上的“选手”越来越多,大家都在为这个行业的广阔前景而加速。 要想在先人一步的基础上,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核心还是产品性能。勤练内功的卡涞科技,正着力让手中的电池箱体变得更强、更轻。在汽车材料轻量化的浪潮中,高性能复合材料备受关注。卡涞科技采用的复合材料替代金属材料,就是在提升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更轻的自重和高性价比的产品。 “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材料,我们的复合材料产品要轻20%,强度反而要高出5倍左右。”姚晓洪介绍。兼顾轻和硬的背后,是企业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规模化设计,以及工艺制造技术的优化。卡涞科技还带领国内合作伙伴自主研发了国产树脂和国产设备,实现了进口替代。 为了把产品优势转化为持久的竞争力,卡涞科技趁热打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制造版图——2021年,卡涞科技在桐乡布局长三角核心制造基地,为有着新能源汽车心脏之称的电池制造箱体,并实现批量化生产。这意味着,桐乡的智能汽车地标产业版图,又添一颗璀璨新星。 如今,卡涞科技年产50万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复合材料结构件建设项目,已在崇福人工智能产业园投产,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超3亿元。卡涞科技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200万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以智能制造工厂为标准,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卡涞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大批量智能制造的标杆工厂,也会成为整个复材行业的标杆,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 在生产这件事上,卡涞科技再次凸显“特种兵”气质。穿梭于年产50万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复合材料结构件建设项目的生产车间,姚晓洪每走一段就会停下来介绍,眼前的生产线和自动化装备大多深藏着“功与名”。 这里不仅有国内率先投用的预成型自动化生产线,也有国内第一条湿法模压自动化生产线……卡涞科技还是国内第一家使用高压量产工艺的企业。从下料、预成型到最后的出货,卡涞科技向着全自动化加速奔跑。一些进口设备也已通过自主改造和研发,实现了国产优化。 高效,是“产品为王”的硬核加持。像预成型自动化生产线,每天的产量为600多件,而传统生产方式,日产仅在300至400件左右,效率提升近一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特种兵式“出击”,最大特点也是快。“和客户达成的每一个合作项目,通常需要半年到1年时间,而我们最快3个月就能实现量产。”在姚晓洪看来,以最快速度达到满产,赢得的既是客户的认可,更是市场的竞争力。 这背后,快速响应的还有对客户需求的反馈,“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必须要在8小时内给客户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是跟着生产节奏,实行24小时轮岗轮休。只有问题都及时处理掉,量产爬坡的速度才会加快。” 眼下,卡涞科技在加紧生产的同时,还在布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在电池箱体的赛道上,桐乡“特种兵”身手不凡、加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