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后浪”,集体亮相!
|
||||||||
|
||||||||
| ||||||||
首席记者 周玥 陈蕾。 庄耀中。 近日,桐乡的一个交棒动作引发关注——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顺利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后,举行了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陈蕾担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陈蕾被聘任为公司总裁。 这意味着,经40余年逆风翻盘,资不抵债的化纤厂成为世界“航母”后,又要继续乘风破浪,开启下一段新的航程。 两代人的交接班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桐乡的“接班潮”已然风急浪高。 前不久,桐乡一批新生代企业家获表彰。一同进入大众视野的,还有他们不仅不“躺平”,反而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接班历程。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桐乡,接力棒怎么交接?在大环境承压之下,是突围还是坚守? “后浪”,集体亮相 当年龄集中在55至75岁的“创一代”集体迎来“退休季”,二代接班,或早或晚地提上了日程。 对于传承这场“接力赛”,桐乡人抱着低调的态度奔跑,但速度并不慢。 根据我市民营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推进大会暨新生代企业家创业联谊会十周年主题活动公布的一组数据,企业接班人集聚的桐乡企联会中,目前已有40人成功接棒,成为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掌门人”。在103名入会“创二代”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 他们中大部分是“85后”的年轻人,且大比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硕士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经历的,也不在少数。 正是这场全市大会的召开,让更多的“创二代”走到了台前,迎来了一次集体亮相。桐昆、新凤鸣、振石、华友、易锋机械、华腾……这些桐乡乃至全行业的“扛把子”企业,皆进入了“接力”的赛场,甚至已经交棒。比如刚刚被选举为桐昆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的陈蕾。 民营经济的领跑者,也是代际传承的探路人。桐乡“四小龙”里,新凤鸣是最早传递“交接棒”的一家—— 从时间线来看,“85后”少帅庄耀中在2010年就进入新凤鸣,2013年被提拔至管理层,2017年出任集团总裁,2021年正式成为集团董事长。“闻着化纤味道长大”的庄耀中,从参与到掌舵,用了11年。 如果说,父辈们千里迢迢扛回拉丝机、接过奄奄一息的厂子、卖豆芽菜后盘下村办化工厂等创业传奇,是从“0”到“1”的过程,那么“创二代”们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几乎比创业更难的转型升级之路,则是从“1”到“100”的突围与坚守。 “做得好是家里平台好,做不好则会被质疑,有这么好的平台都做不好。”事实上,比起开“金手指”的偶像剧,接班路上并没有“躺平”这个选项,而是充满艰辛。 接力前行,该怎么做? “别人做羊毛衫的都五六十岁了,你这么高的学历,难道超不过人家吗?”前不久,桐乡组织的一场人才面对面活动上,身为“创二代”的浙江威克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天翔谈及创新,说到了别人向他抛出的这样一个“灵魂拷问”。 一边是他所拥有的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士和英国杜伦大学管理学硕士两张“烫金”文凭,另一边是传统的羊毛衫行业。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度,但因为“接班”,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其间,他也为电商亏损、直营店业绩下滑交过“学费”。 2018年,威克赛服饰开始着手整体转型,卖掉所有的传统设备,选择在“一线成衣”上独树一帜。此举,在疫情考验中显现出优势、逆势而上。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这是桐乡“创二代”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以制造业见长的桐乡,多数“创二代”真实的接班,都是主动“归零”,从车间、仓库开始攒经验。 初入新凤鸣的庄耀中,跟随车间主任在各个岗位学习设备位号、管道走向、工艺流程等。上马技改项目时,他几乎每天泡在现场。同样一头扎进车间的还有华友钴业的陈晓军,他从了解产品工序流程开始从头梳理企业脉络,仅用2个月就考出化验员中级工证书,易锋机械的陆志龙的接班路也是从学习每个产品的性能和零件的工序开始的…… 前期,桐乡市新企联在市委统战部和工商联的指导策划下,组织开展了一次有关新生代产业传承与发展健康的专项课题研究,70家企业参与了问卷调查。 从“在父辈企业家身上有哪些好的精神值得传承”这个问题的答案来看,排在前五位的是:做事的坚持和执念、独到的长远眼光、低调务实、匠心、吃得了苦。事实上,这些宝贵的精神特质,也的确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面对未来,拼什么? 时移世异,哪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企业发展也到了不是单靠努力吃苦就能做好的阶段。 因此,“创二代”们更倾向于拿出差异化的“打法”。问卷调查显示,相比较父辈,新生代企业家的差异性做法,选择最多的是拓展新业务,其次是使用年轻化团队,再是数字化项目创建,以及采用新营销渠道、着重体系规则建设。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凯菲加快销售网络的全球布局,回国第一年即带领团队实现外贸收入同比增长16.59%;嘉兴永发电子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供应商宜家家居的合作伙伴,身为“创二代”的夏小丽在进企业两年后,自告奋勇向父亲争取到了子公司永达电讯的管理权,交出了创业的精彩答卷…… 比起主动为之,还有一种接班更像是一场迫不得已的“临危受命”。 看到父亲二次创业经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身为家中独子的沈伟放弃定居新西兰,回国和父亲“搭班子”,带领企业承建大量工程,还成功进军新基建领域,将巨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真正实现了从“老板的儿子”到“老板”的身份转变。 桐乡人善守,也敢于开辟新赛道。 例如吴天翔就开辟了另一个赛道——路面材料。和羊毛衫一样,他选择撕掉沥青材料的传统标签,邀请院士团队入驻企业院士工作站研发技术。5年时间,这条沥青路“赛道”,让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浙北地区最大的绿色环保沥青混凝土生产基地。 不同个体选择的背后,是桐乡“创二代”们共同的追求——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面对未来,桐乡还会续写怎样“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创业故事?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