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赵弘毅:盯着产线牵“姻缘”
|
||||||||
|
||||||||
| ||||||||
日前,央视新闻东方时空特别策划“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中国实践”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其中提到了桐乡如何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鸟瞰图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网格,一个小网格就是一家企业,这里集聚了近千家企业。 政府引进这些企业的时候,是希望产业集聚,通过物理集聚来催生化学效应。可记者在一线调研中却发现,这些同住一个“小区”的企业们就像城市里刚刚乔迁新居的业主,即便是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更别谈合作了。 怎么打通这产业链集聚的最后一公里?开发区(高桥街道)的一名基层干部赵弘毅,就是一名给企业合作牵线搭桥的“红娘”。 从事汽车装备生产的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需要跑到数百公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订购所需的包装箱。如今他们得知,附近的浙江正基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就生产这种包装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建立合作,省时省力又省钱。而“撮合”他们的正是赵弘毅。 因为负责的工作与经济相关,赵弘毅经常要跟辖区内的企业打交道。此前,双环传动每年到外地去采购包装箱就要花掉200多万元成本,如今企业找到了“家门口”的供应商,节约成本不说,还能提升售后速度。 赵弘毅进一步想到,如果能在本地找到更多这种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帮助他们建立联系,那将极大促进整个开发区的发展壮大。于是,赵弘毅决定要当起企业间的“红娘”。就像赵弘毅所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产业链互助、产业链协同的事情,给企业寻找一些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客户、新的供应商。 为了让企业间尽快建立联系,光靠口口相传是不够的。桐乡的第一步,是利用互联网搭建起一个产业链互助平台,企业通过平台发布简介以及产品和采购需求等信息,便可自主匹配上下游的产业链合作企业。 赵弘毅介绍,产业互助平台相当于一个初步的介绍平台,双方企业产品能否初步符合产业对接的匹配度,一些细化的东西未必能够讲得那么清楚,就需要线下再进行进一步对接。 前不久,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高压线束,正在另一家汽车企业进行实况路面测试。这是赵弘毅一年前牵线的一个项目,从有合作意向到最终形成供需关系,这位“红娘”可没少从中进行撮合、协调。 这样的“牵线”不仅仅在本地企业之间。目前,桐乡通过招商引资,已经吸引到近百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在此落地。“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奔波在企业之间,去了解这家企业有什么,那家企业需要什么。在我们的促成下,近期又有两家企业在互相对接了。”赵弘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