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将再崛起一个千亿产业
|
||||||||
|
||||||||
| ||||||||
绿色低碳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和光伏等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工业强市,桐乡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找准发力点——主攻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智能+”三条主跑道。 如今,我市已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桐乡速度”:华友钴业是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企业,锂电正极材料总量和钴新材料都居世界第一;振石风电基材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嘉兴福盈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PVB双玻光伏组件的企业;哪吒汽车则是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通过先行布局,桐乡构建起了一条基本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而今,更是剑指1200亿元目标,力争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桐乡重要支柱产业。 日前,《桐乡市新能源产业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点工程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这意味着,桐乡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形成了计划表,还拿出了明晰的行动方案。 按照“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分区发展”的要求,桐乡要构建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协作体系,形成“一圈、两轴、两集群、多点”的新能源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一圈”即新能源产业生态圈。致力于打通上游材料—中游装备—下游应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形成我市新能源四大细分领域的协同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两轴”即乌镇大道科创智造产业轴、绿色低碳发展轴。乌镇大道科创智造产业轴指打通桐乡南北向城市交通走廊,连接高桥、乌镇两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乌镇大道沿线空间和产业布局,形成桐乡南北向城市交通走廊产业平台发展格局,打造桐乡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的主阵地,为新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保障支撑。绿色低碳发展轴指打通桐乡东西城市交通走廊,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育壮大三大产业集群,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推动产业集聚和纵向合作,鼓励企业自身进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两集群”即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指按照“高新化、国际化、集群化、绿色化”的要求,依托华友钴业在我市的产业布局,加快发展高镍型动力电池材料、引进锂电池隔膜、其他材料,完善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依托振石集团、巨石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拓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有机光伏材料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光伏组件上游辅材,打造我市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指以“高端化、智造化、融合化”为导向,重点发展以锂电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储能装备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建基地、育集群、加大产业链延伸和精准招商力度,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打造优势互补、补链延链,带动新能源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多点”即加快构建绿色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力争突破1200亿元。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力争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我市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桐乡要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个新产业的崛起,桐乡是有基础“势能”的。解构新能源产业链,桐乡均有涉及且初具规模。上游的新能源材料领域,桐乡以华友钴业为核心,形成了“钴盐-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其他关键配件与添加剂”的锂电材料布局;以振石集团和巨石集团为代表,布局了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风电产业链关键材料环节。 中游的新能源产业关键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领域,以嘉兴福盈、京运通等企业为代表,已布局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组件等光伏产业关键零部件及装备制造环节。 下游的新能源应用领域,以合众新能源为核心,桐乡初步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从汽配到车用电子、从软件开发再到车路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以及以中电建和科茂新能源为核心布局能源综合应用。 如何将“先发优势”加速转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优势”,关键在于行动。 根据《规划》,桐乡紧盯四个发展重点,即聚焦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培育补强新能源装备产业、广泛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和多元发展新能源配套产业,锚定产业集群引育工程、研发创新攻坚工程、能源安全保障工程、产业人才汇聚工程、产业协同推进工程这五大重点工程,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待,桐乡崛起又一个千亿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