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短的是生命 长的是信仰
文献纪录片《沈泽民》首映式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8-07  14:09 来源: 桐乡市 浏览次数: 打印



纪录片《沈泽民》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值此沈泽民逝世90周年之际,8月4日,桐乡举办文献纪录片《沈泽民》首映仪式,以寄托对这位桐乡儿女的缅怀、敬仰之情。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全面回顾革命烈士沈泽民一生的文献纪录片。

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许东良;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总监金俊;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黄国强;桐乡市领导于会游、俞奕凌、袁杰、戴建国、施如玉、陈炳荣等各级领导、研究学者出席。外孙刘秉宏等沈泽民亲属及战友子女,沈泽民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相关领导等共同见证文献纪录片《沈泽民》首映。

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表示,在沈泽民等革命先烈的身上,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核心密码。这样的人格升华和铸就的过程,理应让更多沐浴和平幸福的后来者们了解、敬仰和铭记,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革命精神的源头不断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接续奋斗的动力。

在桐乡这片热土上,曾有着许许多多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共产党人。铭记他们,便是铭记历史。沈泽民,名德济,字泽民,1900年6月23日出生于桐乡乌镇。他出生在革命风起云涌、清朝政府日趋衰败没落的时代,成长在文化底蕴深厚、开放程度较高的江南水乡,受父母开明思想影响和兄长茅盾的熏陶,早期接受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1933年在反围剿斗争中牺牲,终年33岁。

为再现这位我党早期优秀党员爱国、进取、担当、奉献的一生,弘扬革命先烈信念如山、初心不改的革命精神,2019年底,桐乡市委宣传部着手筹划,由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摄制沈泽民的专题纪录片。

“抢救式”拍摄

“织补”起完整记忆

“33年,本就非常短暂的人生,加之史料留存较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史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因此需要大量口述访谈和史料梳理,“我们与沈泽民战友们的子女取得了联系,希望通过这些第三视角的讲述,有效补充我们对于沈泽民的了解,但遗憾的是,未及采访,有几位因病离开了人世。”这一部纪录片的拍摄,无疑是一场“抢救式”的史料收集与保护。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受教育、心灵不断受到涤荡的过程。”纪录片导演吴芸在手记中坦言,疫情三年与拍摄、制作、奔走审片、修改的三年相重叠,个中有着不为人道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一路的感动与成长。在吴芸看来,那些历史的折痕会通过纪录片一道道刻进人的心底。

历时近两年,摄制团队以时间为轴线,先后赴乌镇、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湖北红安、武汉、北京、广州等地进行采访拍摄,访问党史专家、学者以及沈泽民的家属、战友子女等25人,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完整再现了沈泽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一路求索 一路觉醒

纪录片以《上下求索》《长风破浪》《青山有幸》三个篇章,为我们再现了沈泽民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中国共产主义的战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卫士”的三个人生阶段。

“沈泽民的小说创作比茅盾的还早8年。”沈泽民传记作者、纪录片《沈泽民》总顾问,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浙江电视台台长钟桂松介绍,沈泽民的研究与茅盾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观察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这在客观上推动了茅盾的扛鼎之作《子夜》的创作。

1931年,任中央宣传部部长3个月后,沈泽民出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从党的宣传家和马列主义理论家到跨越三省的省委书记,来到土地革命的最前沿。到苏区的第一件事便是救荒。此后,沈泽民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军队建设、政权运行、经济生产、社会治理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等付出了极大心血。沈泽民一直把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良好关系视作革命成功之关键,当红军撤离后,他毅然坚守苏区,重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为革命留下了火种,成为保卫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

定格的是岁月 流动的是精神

纪录片中的一个意象,一枚苏制钢怀表尤为引人注意,从莫斯科到上海再到鄂豫皖,它曾分别辗转于瞿秋白、沈泽民、徐海东、彭德怀等多人之手。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千万里外的烽火岁月以及各位主人的命运沉浮,都浓缩凝固在这指针之间。这块不再走动的怀表,却似能令人听到时代精神的“滴答”作响。

“鄂豫皖人民纪念您,您的忠骨安息在您为之献身的大地,家乡人民纪念您,把您忠魂安息在您信仰的苍天,我们在纪念您,要秉承您的血脉活出生命的意义。”首映式上,沈泽民外孙刘秉宏代表家属送上了给外公的一封信,让现场嘉宾动容。

“希望片子早日播出,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教育我们的年轻人从小立志,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向老一代革命家学习,以天下为己任。”原中央党史办副主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朱佳木作为党史专家,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他在一次来桐时,寄希望于片子及早向社会传播,激励青年一代。

这部75分钟时长的纪录片,用光影定格了沈泽民33载的岁月印记,也更好地让他的风骨与时代同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奕凌表示,在桐乡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涌现了以茅盾、沈泽民、张琴秋、王会悟为代表的众多党史先驱人物,他们的革命事迹彪炳史册,他们的革命往事可歌可泣。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我们一定能从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伟大精神财富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后人曾如是评价:正是因为有信念如山、初心不改的革命精神,像沈泽民等的革命先辈们,才会坚持斗争到底。大别山的革命火种也因此被保存下来。而正是千千万万的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才有了如千千万万先辈所愿见的盛世中华。

纪录片《沈泽民》8月5日至7日,每晚19:22在CCTV9纪录频道与大众见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桐乡好儿女——沈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