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籍院士朱永官,央视“开讲”
|
||||||||
|
||||||||
| ||||||||
央视《开讲啦》节目视频截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登上央视《开讲啦》节目,为青年人讲述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壤”。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节目开场时这样介绍朱永官院士——“他是科学家里边最会写作的,作家里边最懂得美食的,美食家里边最了解食材的化学结构和分子式的”。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只有土壤健康了,地球才能有勃勃生机。土壤保住了,未来就保住了。”在节目中,朱永官院士分享了他与土壤的故事,向广大青年讲述了土壤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目现场,撒贝宁和“好问青年”们抛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朱永官院士的回答既充满智慧又诙谐轻松。 众所周知,朱永官院士酷爱写作、美食。在《开讲啦》栏目中,朱永官院士更是心思巧妙地用麻婆豆腐、炒三丝、蛋饺这三道“星球健康美食”贯穿他的主旨演讲。 第一道美食是麻婆豆腐。朱永官院士回想起自己在海外旅行时,一定要找中餐馆,首选就是麻婆豆腐。这道菜为何健康?朱永官院士解释道,豆类的植物能够固氮,它的根系能够和固氮菌形成共生关系,空气中有很多很多的氮,但它是氮气是惰性的,植物不能吸收,而这些固氮的微生物在土壤里面默默地帮助豆科植物把惰性的氮气变成植物能够吸收的养分。所以如果推广豆腐的话,可以让这些豆科植物跟微生物一起合作,给土壤输入更多的养分,让土壤更健康。 第二道美食是炒三丝,包括豆腐干丝、芹菜、肉丝。朱永官院士说,这盘菜里有很多种类的菜,背后其实就是种在庄稼地里面的生物多样性。通过餐桌上的生物多样性,来反推农田的生物多样性,让土壤富有更加多样的生物。 第三道美食是蛋饺。“蛋饺是家乡桐乡那一带的美食。”在推介“蛋饺”这道家乡美食时,朱永官院士深情地说:“小时候,家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做蛋饺。这道菜一直陪我成长,让我和家乡有了紧密的联系。正如我所爱的蛋饺一样,食物不仅给我们提供热量、提供营养,也疗愈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我们每个人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通过每天都要吃的必需品,把我们每个人的根都找到了,我们的根在土壤。” 节目中,朱永官院士呼吁公众能理解土壤的重要性,然后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付诸行动保护土壤,让土壤少受污染。并且做到节约粮食,优化膳食结构,给土壤减压,让土壤更健康,让地球更健康,让人类更健康。 朱永官院士是桐乡濮院人,18岁去杭州读大学,27岁第一次坐飞机去看世界,35岁毅然回国工作,52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科学家,朱永官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特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土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至今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Plant和PNAS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不过,院士身份之外,他还是一名文艺的作家、资深的美食家。他撰写过不少散文作品,他的作品《食物变迁记》更是荣获了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他常说,没做科学家,会去当厨师,在他的文章中,也常常自称是“业余的美食家”,更用细腻的文字向大家“安利”桐乡风物美食。 在朱永官院士看来,土壤学家要当个好“厨师”,做好土壤这盘高级“菜肴”。“大家都要好好吃饭,吃得饱、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