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共富密码”
|
||||||||
|
||||||||
| ||||||||
位于崇福镇东安村的“共富大棚”。受访单位供图 农民当上主播,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崇福镇东安村的郑少平赶上了好时候。近年来,桐乡开展党建联建,建设“共富大棚”近千亩,连绵成片的“共富大棚”让不少像郑少平这样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农田里的“上班族”,还当起了主播。 “共富大棚”建设,是桐乡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帮促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在“共富兜底”中不落一人的积极探索。2023年7月,省委巡视反馈指出,桐乡市强村富民、扩中提低还有差距,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跃居嘉兴各县(市、区)首位,但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列嘉兴各县(市、区)最后1位。 要实现共同富裕,低收入群体增收是缩小“三大差距”的关键。为此,桐乡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了《桐乡市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办法(2023-2025年)》以及“共富贷”、“共富保”、农业帮扶主体认定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加大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同时,加快推进“共富大棚”等“共富体”项目建设。计划到2025年,低收入农户参与“共富体”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 开发区(高桥街道)骑力村“共富大棚”水蛭产业化科技园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村民共同“蛭”富的新路径。骑力村以“共富大棚”水蛭养殖项目为依托,创新”财政补助+集体出资+乡贤帮扶+农户众筹”的低收入农户多元化帮扶模式,实施“共富大棚”持股增收项目,使“共富大棚”产生的收益由村集体组织和入股低收入农户共同享有。 入股低收入农户按照出资比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日常,“共富大棚”交给第三方经营,平日里的管护、打理等岗位,则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 让弱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下的应有之义。目前,桐乡市“共富大棚”种类越来越丰富,涉及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此外,我们还实施了共富车间、共富民宿、共富棚舍等‘共富体’项目,通过就业和分红,预计带动750余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富体”项目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900余人,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年增收1088万元,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为基、村企联动、多方共赢的新路,正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针对低收入农户贷款难、无担保等问题,桐乡推出了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共富贷”,重点用于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短、平、快的种、养、加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贴息182户次,贴息补助29万元。 今年,桐乡还创新推出“共富保”,由财政资金全额承担,为低收入农户家庭购买民生普惠救助责任保险,打造低收入农户政策性兜底保障的新路径,对发生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农户给付救助金,最高可赔付5000元/户。 一张“医疗保障网”也让低收入农户看病更有“医”靠。近年来,低收入农户群体中因病因残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较为常见,桐乡为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免费购买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构建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医疗补充保险”五位一体保障体系。截至目前,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累计赔付3048人次,共计546万元,赔付率达220%以上。同时,桐乡还创新线上“一站式”结算,低收入农户在全市15家“爱心医院”就医时可以联网刷卡结算,真正实现数字化理赔,理赔覆盖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