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群:用行动诠释“师者使命”
|
||||||||
|
||||||||
| ||||||||
沈惠群近照。 沈惠群,现任桐乡第二中学高一年级主任、英语教师,自199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现在,正好走过26个年头。近日,她凭借着优异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师德表现,获评2022学年度桐乡市“十佳师德标兵”。 师之德,首在师爱 在儿时的沈惠群眼中,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不仅懂的知识特别多,而且对学生十分关爱。源于儿时的崇拜,她种下了教师梦想,想将老师带给她的正能量传递下去,于是高考后,她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师范专业。毕业后,她来到桐乡第二中学,正式成为一名教师。 工作第二年,沈惠群就毛遂自荐,成为一名班主任。观察、谈心、家访、学生周记、小纸条留言……为了靠近学生,她用了许多方法。终于,一次齐心协力的运动会后,学生们与她成了“战友”,她得到了认可和接纳。他们是师生,也是朋友,共同培养起好学风,感受着彼此的成长。 此后,沈惠群更加坚定“爱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面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相处,真诚付出;与学生沟通,耐心细致。她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有爱、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 师之德,重在学高 作为一线教师,沈惠群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髓,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撰写教学论文20多篇,曾主持桐乡市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 课堂上,沈惠群注重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因生而定、灵活多变。为了让全体同学初高中衔接不掉队,她以词汇为基础,螺旋式渐进提升难度。采用互动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课上踊跃发言、课下互助结对,引导学生合作互助、独立思考,享受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乐趣。 不歧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沈惠群致力于创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学习环境。2006年是她教学生涯的转折点,这一年,她转变“成绩为先”的工作思路,“夸夸”成为新方法。她为每个同学细微的进步竖起大拇指,认真的夸奖、正向的反馈让学生们意识到自我的无限潜能。班里燃起的学习氛围让她意识到:这条路,可行!自此,她的课堂上,学生成为“主角”,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 师之德,立在身正 2013年,沈惠群走上了学校中层行政岗位,拥有了教师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先后作为教务处副主任、年纪主任管理年级日常事务,她坚持做好表率、吃苦在前,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工作充满热情。每天的一日六检查、每月的年级教师大会和学生会议,繁忙中,她分析和鼓励着师生的每一点进步。 对待学生,沈惠群倾注心血,对待年轻教师,她也不吝指导。沈惠群认识到,教师队伍要薪火相传才能助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她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传帮代”活动,在教学上给予年轻教师支持帮助,将自己走过的弯路都凝成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们。她总说“年轻人不怕出错”,鼓励着年轻教师们参与实践比拼,学习名家教学思路。在沈惠群的帮助下,年轻教师们正在快速成长为学校新的骨干力量。 多年来,沈惠群将人生投资在教育事业,以一颗真心、初心和匠心培育了一届届学子,荣获“崇福镇最美乡村教师”“崇福名师”等称号,多次被评为桐乡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 像她的名字一样,多年教学生涯,沈惠群以她的热爱和用心惠泽着周围的学生与老师。她说:“我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付出过的努力和汗水都无愧于我的教育初心,加深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教书、育人,沈惠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