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
你真的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
发布时间: 2023-09-07  13:35 来源: 桐乡市 浏览次数: 打印



近段时间,反诈主题电影《孤注一掷》的热映,再次将电信网络诈骗拉回了人们的视野中心。

“这些骗局太低端了,我是绝对不可能被骗的!”说起电信网络诈骗,你是否也是这样的自信?以为诈骗距离自己很遥远。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没有遭遇诈骗的原因也许只是骗子还没找到你,或者是还没有找到合适你的“剧本”。

根据桐乡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桐乡公安共受立电诈案件1431起,损失金额最大的一起高达368.5万元。

你以为,被骗的大多是老年人吗?其实,80后、90后才是被骗的主要群体。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被骗人员的年龄占比分别为:00后24.60%,90后31.38%,80后26.90%,70后14.81%,60后2.31%。

为什么老年人反而受骗更少?“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不灵活!”桐乡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沈达解释说,电信网络诈骗都需要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操作,老年人对骗子提到的APP和功能不熟悉,反而不易上当受骗。有一些老年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或是听不懂骗子那略带口音的普通话,所以并不是骗子下手的主要对象。

那自以为头脑清晰的年轻人、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是如何被骗的呢?

案例1:2023年3月,22岁的汤女士接到一起自称某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当事人开通了京东金条服务,若不关闭会影响征信。汤女士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下载了某款APP,在对方诱导下贷款48000元并转入了对方所述的“安全账户”中,操作完成后对方依旧让汤女士转账。当汤女士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48000元。

案例2:2023年7月,48岁的钱先生接到一起Face Time电话,对方称钱先生开通了百万医疗保险,若不关闭每个月会扣款800元,钱先生信以为真,在对方诱导下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中,以此提高流水来关闭百万保障,但转账后并无收到回款。钱先生意识到被骗,损失19664元。

看了上述案例,你是不是会觉得,也许是他们文化程度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定不会上当受骗。事实真是这样的吗?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案例1:2023年6月,顾某某(大学本科学历)接到一起自称“618活动”的陌生电话,对方将其拉入了微信刷单群,诱导当事人刷单,随后以操作失误为由继续要求当事人转账。当事人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129880元。

案例2:2023年4月,当事人金某某(研究生学历)在交友APP中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可以网上投资转账,当事人信以为真,随后往网站内充值,却发现无法提现。当事人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89156元。

“那是他们钱多,才会被骗子盯上,我这样的根本没啥好骗的!”你这样想,骗子可不这样想。

案例:2023年5月,计某某接到一起自称京东客服的陌生电话,询问当事人是否需要贷款,随后让当事人下载某款APP,通过屏幕共享诱导当事人贷款并转入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当事人共计损失399999元。

别以为冒充公检法、邮包涉毒等诈骗类型早已过时,对骗子来说,套路不在乎新旧,只在乎能不能成功。

案例:2023年3月,陈某某接到一起自称广东公安的陌生电话,对方称当事人银行卡涉嫌诈骗,将对当事人实施逮捕,陈某某信以为真,询问如何处理,对方称要将银行卡内的资金转入指定银行卡进行管控,当事人共计损失100000元。

未成年人“没钱”应该不会被骗吧?为了利益,这些骗子“循循善诱”,想方设法掏空孩子们的零花钱、压岁钱。

案例1:2023年3月,14岁的杨某某在家浏览某网页时,发现了一条附带明星QQ号的动态,因为好奇,当事人添加了所谓的“明星”QQ,随后有人添加当事人QQ,称因泄露隐私,要对当事人实施措施,并让当事人添加“律师”的联系方式,随后诱导当事人转账12805.86元。

案例2:2023年7月,11岁的赵某某在抖音上看到一条赠送游戏皮肤的信息,随后添加了对方提供的QQ群,私聊管理员后,管理员以微信异常、银行卡被冻结为由,诱导当事人转账。当事人被其父亲制止,但也损失了20417元。

你以为,警察出现就能成功制止吗?事实上,很多人一旦陷入漩涡,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案例:2023年7月,费某某在网上“投资理财”,市公安局梧桐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告知其对方是诈骗,勿要继续操作,费某某仍然相信此平台为正规平台,在当天下午民警的思想教育后仍继续操作。三天后,费某某来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骗,损失360000元。

早在2019年6月,桐乡市公安局就建立了专业的反诈中心,这也是全省首家县级侦查(反诈)中心。为了反诈,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开展了铺天盖地的“渗透式”反诈宣传:依靠社会力量,成立桐乡市社会组织反诈联盟;创新“反诈大富翁”“反诈狼人杀”等桌游,提高学生群体反诈能力;拍短视频、演小品,只为让反诈意识深入人心,守住更多人的钱袋子。

尽管如此,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每天还是会接到很多预警信息。对于那些即将被骗的市民,民警都会立刻取得联系并找到对方,面对面展开劝阻。沈达说:“有些人不相信眼前的真警察,反而对电话那头的假警察深信不疑,我们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去说服他们。”

总而言之,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骗子的骗术“与时俱进”。解决诈骗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面对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少一分“自信”,多一分谨慎。要记住:不贪不占不上当,不听不信不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