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法院答好诉源治理“物业卷”
|
||||||||
|
||||||||
| ||||||||
物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小问题”升级为“大矛盾”,影响社区和谐安宁。近年来,桐乡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主动把“坐堂断案”变为“上门解纷”,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源头预防、多元治理”的物业纠纷治理新道路,有力维护社区平安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秉持着“少诉无讼”的工作理念,去年以来,桐乡法院积极探索融入社区网格治理,并在市委组织部牵头下,联合住建、司法、社会治理中心等部门,构建“红色物业”推进物业行业纠纷源头治理工作模式。通过该模式,行业主管、“红色物业”自治人员、社区成为前端治理主体,法院作为普法宣传、法律指导、纠纷调解的重要力量,共同预防治理物业纠纷。 与此同时,为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一线,桐乡法院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百米”,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最小治理单元,选择业主体量较大的小区试点设立3个“流动共享法庭”,帮助居民、物业从业人员养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认同,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截至目前,桐乡法院已联合开展法治进小区活动10余场,惠及受众2000余人。 特邀调解工作室的建立,是桐乡法院在物业纠纷治理上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去年以来,为了推进物业纠纷化解,桐乡法院持续健全完善物业纠纷分层过滤机制,联合各方形成了社区自治人员-特邀调解员-行业治理工作小组-专业法官的“全链条”解纷新模式。 此外,法院还梳理总结了近3年全市物业纠纷案件特点,在全面摸排后形成物业纠纷调研报告,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指引,推动88%的物业纠纷在诉前成功调解,物业案件受理量同比下降75%。 近年来,桐乡法院加大示范诉讼在涉房产、物业等群体性纠纷中的运用,在统一裁判尺度、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不仅为当事人理性维权提供了裁判指引,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也为开展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同时,为真正实现胜败皆明、案结事了,桐乡法院用足用好判后答疑、司法建议等手段,全力续写审判“后续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物业纠纷成因、规律、特点,及时发现行业治理问题短板。截至目前,桐乡法院已向住建局、物业公司等单位和公司发送司法建议4份,推动主管部门堵塞管理漏洞、物业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助力构建市域物业行业良性生态环境。 下一步,桐乡法院将继续坚持司法为民宗旨,以有力有效举措,为提升物业服务管理和市域精细化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