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重磅发布
|
||||||||
|
||||||||
| ||||||||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19日至22日在桐乡乌镇举办。昨天,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乌镇峰会将全面聚焦人工智能,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开源生态发展、数据治理、网络法治、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数字教育、青年与数字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与国际合作等议题举办24场分论坛。 目前,“韩国互联网之父”全吉男、“非洲互联网之父”尼·奎诺等知名专家学者,诺基亚、中国铁塔、中兴通讯、搜狐等全球互联网领军企业负责人,以及特斯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思科、超威半导体、美光、思爱普、金拱门、星巴克、可口可乐、中国电子、中国平安等大会会员已确定参加乌镇峰会。 在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有记者提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经走过10年。请问,作为永久举办地,桐乡在下一个十年有哪些谋划和考虑”这一问题。 “2014年峰会永久落户以来,我们始终把承接好峰会红利作为重大课题。”现场,于会游用“四个不变”、“三个变”描摹出桐乡“下一个十年”蓝图。 于会游表示,站上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桐乡首先要做到“四个不变”:不变的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殷嘱托;不变的是对峰会承办“一届更比一届好”的坚定信念;不变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价值追求;不变的是让老百姓的生活“因峰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不懈努力。 在发展理念“四个不变”的基础上,桐乡要致力于实现目标路径的“三个变”: 一是格局之变,打造文化交流传播窗口。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要运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我们将不断促进红色文化、古镇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会展、科技深度融合。桐乡正成为向世界展示浙江风采、中国之治的一个窗口。 二是产业之变,建设“互联网+”产业高地。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目前,我们重点聚焦两大产业领域:一个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今年我们入选第一批“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城市,我们将加快打造500亿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另一个是数据要素产业,围绕“乌镇之光”国家超算和联通智算中心,下一步将建立“超算+智算”混合算力体系,实现“数实融合”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桐乡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努力把桐乡打造成产业有特色、企业有活力、人才有归属的长三角中心腹地先进制造基地。 三是民生之变,争当共同富裕县域示范。乌镇峰会永久落户以来,桐乡建成区面积从39平方公里扩展至6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06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7.39万元和4.96万元,特别是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达到1.49:1,成为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这样均衡的水平与我们广泛运用“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密切相关。探索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增值化服务、公共交易等领域的应用,更要着力在教育医疗、学习成长、基层治理等关键民生领域加快智能化服务的普及,不断缩小数字鸿沟,持续强化互联网赋能,让“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更加真实可感。 新闻链接 本届乌镇峰会新亮点 全新设立“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在全球互联网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峰会期间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作为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常态化分支机构,将搭建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启动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预计约60家全球互联网领域国际高端智库共同参与。 设立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研修院,并举办全球互联网人才卓越计划研修班,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管理层搭建国际化研修平台。 除开幕式、主论坛、全体会议、24场分论坛之外,还将有一系列品牌活动: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及“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舞台全面升级,运用裸眼3D、数控舞台等技术,打造具有科技感、创新性、前沿性的视听盛宴。同时,现场将首次设置交流展示专区,搭建与会各方深度互动平台;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决赛,今年全新重点推出AI+创新应用特色赛,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和场景应用单位参与;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人工智能为展示重点,设置展示、发布、引智、合作、推介等“五大活动”板块,推动全球互联网领域创新成果首展首发首秀; 2024年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已评选出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8名全球青年领军者,他们将参加今年的乌镇峰会,并在青年与数字未来分论坛上发出青年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