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桐乡人这样过
|
||||||||
|
||||||||
| ||||||||
转眼间,7天国庆假期已经悄然过去。在这个金秋送爽、举国同庆的佳节里,不少桐乡人选择踏上旅途,去探索远方的风景,也有人选择在家门口游玩,与家人一起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回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是如何过节的。 高杆船技表演吸引眼球 高杆船技表演。 10月2日下午,在上千人的翘首以盼之中,一艘龙舟缓缓驶入。国庆佳节之际,惊险刺激的高杆船技表演在洲泉镇马鸣村将军湖畔热闹开演。 4根粗壮的毛竹与1根较长的带梢毛竹搭建成一座空中“舞台”,桐乡高杆船技第六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佳杰一身白绸衣裤,与悬挂的绸缎一起,似一条破茧而出的蚕蛾,巧妙地利用自重与水面呈90°平行。 睡竹、坐竹、顺橇 、反橇、倒挂金钩、张飞卖肉、田鸡伸腰、金蝉弯腰……15分钟里,10个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高难度动作轮番上演。 毛竹晃动间,惊险的表演让观众屏息以待,惊叫连连。洲泉镇夜明村的村民王惠说:“百看不厌,每次观看都深深被表演所震撼。” 在洲泉,几乎每个节日都会呈现这一传统表演。15米高空中,竹竿上的“武”术,惊险刺激的场面,完美诠释了“桐乡功夫”的内涵,同时也展示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一招一式都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600人的大全家福 拍摄全家福现场。 石门镇墅丰村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团队供图 10月1日,石门镇墅丰村里特别热闹,近600名村民露出幸福的笑容,10多名摄影师纷纷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特别的场景,以这样的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当天,参加整村全家福拍摄的村民,纷纷手拿小红旗,留住最美笑容。他们中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2个多月大的婴儿,大家开开心心地相聚在一起,用全家福,记录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村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拍摄整村全家福,非常有纪念意义,天气也非常给力,前期一直下雨,等我们拍摄时雨也停了。若雨早点停,估计参加拍摄的村民还要多。”墅丰村工作人员蒋超说,希望这次活动能成为村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古镇“双子星”热度不减 濮院时尚古镇。 10月1日是国庆假期首日,细雨轻轻洒落,却未能阻挡游客们的热情。桐乡古镇“双子星”——乌镇景区、濮院时尚古镇,散发着无法抗拒的“旺”力。 国庆长假期间,乌镇被装扮得焕然一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鲜艳的“中国红”,国旗随风飘扬,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来自武汉的游客邹玥特地和家人起了个大早,自驾前来打卡西栅景区。“趁着国庆假期,我终于打卡了心心念念的乌镇。”邹玥激动地说,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收藏夹里的美食吃个遍,美景逛个遍。 另一边的濮院时尚古镇同样魅力四射,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走进濮院时尚古镇,唐风宋韵的建筑,沿街排开的店铺,都披上了节日盛装,挂起了鲜艳的国旗。特别是在蚬子滩桥西,一面由近百名古镇工作人员手工编织的巨型国旗特别引人注目。它不仅展示了濮院的传统针织技艺,也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敬意。 300米“蚕龙”承载美好愿景 村民高举“蚕龙”。 9月29日晚上,在河山镇八泉村,一场名为“礼赞伟大祖国,共享美好生活”的“轧蚕花•迎国庆”幸福接龙游艺活动热闹举行。 这是一场全村男女老少的总动员,只听锣鼓响起,喜庆铿锵的曲调“炸”开了夜的宁静。随后,200余名村民高举300多米的“蚕龙”从桑野岛出发,经过八泉村未来乡村邻里中心、蚕桑风俗体验馆、蚕乡共富集市、石家村……栩栩如生的“蚕龙”在村内欢快游动。无论是举龙的村民,还是道路两侧的观众,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这条300多米长的“蚕龙”是在桐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下,由村民们亲手制作而成。借助“轧蚕花”这个民俗祈愿美好纽带,桐乡的蚕桑生产方式“扎蚕龙”与民间民俗灯彩创新结合,为蚕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桐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褚红斌说,未来这项特色民俗活动将以春节、元宵、国庆等“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深入串联起千家万户,打造成为桐乡市蚕桑文化保护创新发展的一颗炫彩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