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相隔近800公里,这条回家路他走了56年
桐乡这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发布时间: 2024-10-09  08:50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时隔56年,王汉生终于回家。

兄弟俩聚在一起诉说思念之情。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顿团圆饭。

扫一扫二维码

看团圆视频

10月7日上午,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楼下角村,举行了一场简单温馨却又感人至深的认亲仪式。沈关林和王汉生兄弟俩终于能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诉说思念之情,断裂56年的亲情纽带在这一刻得以重新连接。

时间追溯到1968年5月,桐乡市高桥镇楼下角村的沈家迎来了第7个孩子。据二哥沈关林回忆,弟弟出生那年,家里太穷了,父亲身体又不好,实在没办法抚养那么多孩子。

当时,海宁丰士的一户人家联系到沈父,说自己家里家庭条件尚好,但连着生了3个女儿,想抱个儿子养。想到孩子在他们家或许能生活得更好,沈父便同意将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送了人。因此,沈家人也一直以为弟弟生活在海宁丰士,后来还去当地找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现在他们才了解到,原来当年的中间人才是海宁丰士的,实则弟弟被抱去了山东高密。

“从来都没有放弃找弟弟,我也一直默默祈祷着他在外面能平平安安的。”沈关林说。

“我叫王汉生,小名海宁,现在我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沈关明。”王汉生向记者解释说,“养父母从没有隐瞒我是被抱养的事实,所以才给我取了‘海宁’这个小名。但他们除了知道我是从海宁抱来的,也不知道其他更多信息。我想寻亲,也不知道去哪里寻,该怎么寻。”

王汉生一直将对亲生父母的思念埋藏在心,直到自己成为父亲。 “血浓于水,我的父母是不是也在思念着我?”他常常这样想。随着养父母相继离世,王汉生寻亲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就在今年,王汉生的隔壁邻居通过“大爱寻亲”志愿者组织找到了失散多年、现居住在桐乡市屠甸镇的亲人。这一喜讯也点燃了王汉生寻亲的希望。今年3月份,王汉生的儿子王龙祥在抖音上联系到了“大爱寻亲”组织,并将王汉生的血样寄给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在收到血样后求助公安部门,在进行初步基因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海宁和桐乡两地几十个信息相近的家族,但确认亲缘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采血比对。

随后,志愿者们对这几十户人家展开走访,询问当年是否寄送过小孩,又是否方便采集血样进行DNA比对。然而进展并不顺利,王汉生一度想要放弃。“要不就算了吧,也有可能是爸爸妈妈不想要我了。”在面对记者讲述自己的寻亲过程时,王汉生一度哽咽。

然而王汉生不知道的是,沈家人也一直牵挂着他。沈关林经常让在海宁的朋友打听周围是否有曾收养过男孩的家庭,但因为地域、技术等条件限制,有价值的线索始终寥寥无几。沈关林却不曾气馁,他说:“我坚信,只要一直找,总有找到弟弟的时候。”

“大爱寻亲”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说:“其实不仅靠DNA,我们还结合了人像。当时志愿者们把王汉生的照片拿给周边的村民们看,就有人说他和沈关林的父亲长得十分相似。”得益于这条宝贵的寻亲线索,今年7月31日,志愿者们终于找到高桥街道楼下角村沈关林家族。后双方经采血以及DNA比对,最终确认为亲缘关系。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当天晚上,双方在微信上打了一通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视频电话。王龙祥边回忆边说:“爸爸一开始只是哭,根本说不出话。”

10月7日,这一天对于沈家人来说意义重大。“我们是从山东高密自驾来的,又碰上国庆假期,一路上都很堵,足足开了12个小时。但能带着爸爸回到他的出生地,见到陌生却又熟悉的亲人,一切都是值得的。”王龙祥还补充说,“爸爸一路上也没怎么睡觉,直到抵达桐乡才似乎放下心事,能安心休息了。”从山东高密到浙江桐乡,相隔近800公里,王汉生却走了56年。

当天,楼下角村早早拉起了“欢迎弟弟沈关明回家”的横幅。王汉生刚一下车,沈关林就激动地上前紧紧抱住弟弟,亲朋好友们纷纷送上鲜花来庆祝他们的重逢。这一刻,他们已经等了太久。沈关林的儿子沈宇锋这次也专程从澳洲返回桐乡,参与叔叔的认亲仪式。认亲仪式结束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顿团圆饭,在场的人无不笑中带泪。这场“双向奔赴”的寻亲之旅,终于在此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父亲在弟弟被送走后没几年就过世了,母亲在2019年也走了,他们在有生之年没能见到弟弟回家是一件憾事。但万幸的是弟弟回来了,能回来就好。”谈及已经过世的亲生父母,兄弟俩几度潸然泪下。“大半辈子了,我一直想过一个全家人团聚的节日。以后,每一个国庆节,还有很多其他节日,我都可以回家过了。”王汉生动情地说,言语间不自觉又红了眼眶。